《画笋》

时间: 2025-01-04 08:55:05

锦箨斑斑带露痕,毫端写出君孙。

清高不肯埋尘土,根本虽无有节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箨斑斑带露痕,
毫端写出君孙。
清高不肯埋尘土,
根本虽无有节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美丽的竹笋,竹笋上带着露珠,显得斑斓耀眼。用笔尖轻轻描绘出你(君孙)那样清高的人物,竹笋的高洁不愿被世俗的尘土所埋没,尽管其根本并没有节,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注释:

  • 锦箨:指的是色彩斑斓的竹笋,箨是竹子外面的叶鞘。
  • 毫端:指毛笔的笔尖,用来写字或画画。
  • 君孙:指代高洁的人物,可能是对某位朋友或晚辈的称呼。
  • 清高:指品德高尚,不愿沾染世俗的事物。
  • 节存:节,指竹子节;节存即保持节气,象征着节气和品格。

典故解析:

“清高不肯埋尘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清白和高洁人格的追求,常见于许多古诗中的主题,尤其是竹子常被用作高洁、坚韧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字仲明,号云溪。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气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庚欣赏竹林之际写就,表达了他对竹笋这一自然之物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对人品的期许与追求。

诗歌鉴赏:

黄庚的《画笋》以一种细腻而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竹笋的形象,诗中不仅有对竹笋本身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诗的开头“锦箨斑斑带露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笋的美丽,露珠的闪烁使得这一形象更加动人。接下来的“毫端写出君孙”,则是将这种美丽与高洁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清高不肯埋尘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竹笋的清高与高洁,隐喻着一种不屈的精神与对世俗的拒绝。最后一句“根本虽无有节存”,则是一种深刻的哲理,虽然竹笋的根本没有节,但它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这首诗通过竹笋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清高、坚韧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箨斑斑带露痕:描写竹笋外观色彩斑斓,露珠点缀,形象生动。
  2. 毫端写出君孙:以笔尖描绘出高洁的人物,传达对友人的赞美。
  3. 清高不肯埋尘土:表现了竹笋的高洁,象征不愿被世俗所污染。
  4. 根本虽无有节存:强调内在的品德高尚,即使外在条件不完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高洁之人,隐喻其品格。
  • 拟人:赋予竹笋以人的特质,强调其清高。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清高不屈精神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锦箨:象征美丽与高贵。
  2. 露痕:象征清新和纯洁,暗示未沾染尘世的清高。
  3. 毫端:象征创作与表达的工具,传递思想与情感。
  4. 尘土:象征世俗与污染,代表低俗与庸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箨”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竹笋
    • C. 一种树
    • D. 一种石头
  2. “清高不肯埋尘土”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追求名利
    • B. 拒绝世俗污染
    • C. 追求物质享受
    • D. 向往荣华富贵
  3. 诗中提到的“毫端”指的是?

    • A. 书法
    • B. 毛笔的笔尖
    • C. 画笔
    • D. 文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燮):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高洁的品格。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通过雪景描绘友谊与清高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画笋》与《竹石》:两首诗都以竹子为意象,前者侧重于描绘竹笋的美丽与高洁,后者则通过竹石表达坚韧不拔的品格。两者都反映了文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背景和分析。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的解析和鉴赏方法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