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 如社星散,半樱、霜厓诸子相继下世,匪石有感怀之作,同用白石韵》
时间: 2025-01-04 07:1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凉犯
如社星散,半樱、霜厓诸子相继下世,匪石有感怀之作,同用白石韵
——汪东 〔清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凄凉景象。二月的石城,春意正浓,河楼上的音乐声不断。诗人独自一人,慢慢地化妆,劝酒,写着细致的诗句,裙角轻轻摇曳。东风太过恶劣,花影在风中摇荡,让人心里感到匆匆离去的无奈,生死仿佛沉沦在无边的黑暗之中。诗人感叹孤身一人,感伤于离别,觉得这地偏偏没有歌乐的气氛。秋天的诗句写得不错,新的声音与悲伤的落花共鸣。听着雨声挑灯,想起深夜未曾入睡的情景。等归来的时候,笛声里又诉说着旧日的约定。
注释
- 石城:指代某个城池,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心中牵挂的地方。
- 嬉春:春天的欢乐。
- 河楼:指河边的楼阁,通常是文人雅士聚集吟咏的地方。
- 慢妆:细致地化妆,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 东风太恶:东风本是春风的代表,但在这里暗指春风虽然带来温暖,却也伴随着悲伤的离别。
- 匪石:非石,意指不是石头,转而指代诗人的柔情和感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离别的伤感。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能在细微之处捕捉到人心的脆弱与美好。
创作背景
《凄凉犯》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感情困扰的时期,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抒发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凄凉”作为基调,展现了春日中的一丝伤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伤。诗中“如社星散”,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失落的氛围,仿佛春天的美好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接着,诗人描绘了河楼的音乐和劝酒的场景,显示出一种表面的欢愉,而这欢愉却与诗人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诗人慢妆劝酒的细节,似乎在强调生活中的细腻与美好,却又因“东风太恶”而显得苍凉。此后,诗人感叹孤身一人,感受到了生死的沉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听雨挑镫”,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孤独。最后,笛声诉旧约,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复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城二月嬉春处:描绘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的生机。
- 河楼不断弦索:音乐声环绕,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慢妆劝酒:表现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东风太恶:虽然春天来临,但东风带来了离别的痛苦。
- 生死堕冥漠:沉重的生死观,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感逝伤离,地偏歌乐:孤独的感伤,表明地理环境的偏僻与内心的沉闷。
- 听雨挑镫,想深夜何曾睡著:夜深人静,心中思绪复杂,无法入眠。
- 到归时,笛里更与诉旧约:归来时仍在思念往事,笛声诉说着旧时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日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 拟人:将东风、花影等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美好时,内心却可能隐含孤独与伤感的复杂情绪。诗人通过春天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但在诗中却带有伤感。
- 雨:象征着思考与回忆,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笛声:旧约的象征,唤起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东风太恶”,意指什么? A. 春风温暖
B. 离别的痛苦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B -
诗人通过“听雨挑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考
C. 生气
答案:B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离别与孤独
C. 欢乐的聚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现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忧伤。
- 《离骚》:屈原的经典之作,探讨了离别与孤独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东的《凄凉犯》都提到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汪东则聚焦于个人的孤独和情感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歌鉴赏》
- 《汪东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