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08:04: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凉犯二首 其一
作者: 奕绘 〔清代〕
商声一片。凄迷甚潇潇疏雨深院。凉生玉簟,苔荒金井,绕篱瓜蔓。寻寻不见。振翠羽天机自遣。笑不平则鸣之语,韩愈识何浅。数遍秋虫队,蟋蟀低微,寒蝉高远。豆花载露,听斯音哀而不怨。一叶银床,正千里风清月满。忆儿时竹笼载得恣赏玩。
白话文翻译
商音四起,凄凉的氛围在潇潇细雨中弥漫,深深的院落里,凉意透过玉制的簟子,苔藓遍布的金井旁,篱笆边爬满了瓜蔓。四处寻觅,却无所获。振翅的翠羽鸟儿自得其乐,笑声和鸣声交织,韩愈的才识又算得了什么浅薄。秋虫在不停地鸣叫,蟋蟀声微,寒蝉在高处悲鸣。豆花上沾满露珠,听着这哀伤的音调却不抱怨。一叶银色的床上,正值千里之外的清风和明月。我怀念儿时用竹笼捕捉玩耍的日子。
注释
- 商声: 指商音,古时乐曲的演奏声。
- 凄迷: 形容环境的凄凉和迷惘。
- 潇潇: 形容细雨。
- 玉簟: 指用玉制成的凉席。
- 苔荒金井: 描述荒废的金井旁长满了苔藓。
- 振翠羽: 指鸟儿振翅,翠羽为鸟类的颜色。
- 秋虫队: 秋天的虫鸣声。
- 豆花载露: 豆花上沾满露水。
典故解析
- 韩愈: 唐代文学家,以其文章见长,常用于表达诗人对文学才华的自谦。
- 竹笼: 象征着童年的乐趣和天真无邪,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字未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情感的深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时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个人感受与自然环境的交融,展现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凄凉犯二首 其一》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篇的“商声一片”,引入了音乐的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律感,而随后的“凄迷甚潇潇疏雨深院”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阴雨绵绵、冷清孤寂的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对秋虫鸣叫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心境。诗中“豆花载露”的意象,既有自然的真实感,又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哀伤与不满。最后一句“忆儿时竹笼载得恣赏玩”不仅是对童年无忧时光的怀念,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过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外部环境的描绘逐渐深入到内心的感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声一片:描绘了周围的音乐声,营造出一种氛围。
- 凄迷甚潇潇疏雨深院:形容雨声和环境的凄凉。
- 凉生玉簟,苔荒金井,绕篱瓜蔓:细腻描写庭院景象,传达凉意。
- 寻寻不见:表达寻觅的失落感。
- 振翠羽天机自遣:描述鸟儿自得其乐,象征无忧无虑。
- 笑不平则鸣之语,韩愈识何浅:自谦的表现,强调自身才华的不足。
- 数遍秋虫队:描写秋虫的低吟,增添孤寂感。
- 蟋蟀低微,寒蝉高远:对比虫鸣的高低,表现孤独。
- 豆花载露,听斯音哀而不怨:即使悲伤,也不抱怨,展现宽容心态。
- 一叶银床,正千里风清月满:描绘美好夜景,象征内心宁静。
- 忆儿时竹笼载得恣赏玩: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形成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叶银床”比喻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拟人: “秋虫队”让虫鸣赋予生命。
- 对仗: 描述中“蟋蟀低微,寒蝉高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商声: 代表音乐,传达一种氛围。
- 潇潇疏雨: 体现环境的凄凉。
- 豆花: 象征生命的柔美与脆弱。
- 竹笼: 代表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商声”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音乐的声音
- C. 雨声
- D. 人声
-
诗中提到的“豆花载露”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安静
-
诗人对童年的回忆是如何表达的?
- A. 通过自然景象
- B. 通过对比
- C. 通过直接叙述
- D. 通过隐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奕绘: 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奕绘则通过细腻的抒情展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代诗歌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凄凉犯二首 其一》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