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乐(双调)》
时间: 2025-01-17 09:1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春乐(双调)
清池小圃开云屋。
结春伴往来熟。
忆年时纵酒杯行速。
看月上归禽宿。
墙里修篁森似束。
记名字曾刊新绿。
见说别来长,
沿翠藓封寒玉。
白话文翻译:
迎春乐(双调)
清澈的池塘旁的小园子里,云雾环绕的房屋开放着。
春天的到来伴随着熟悉的亲友来访。
回忆起那年时光,畅饮酒杯,行走匆忙。
看着明月升起,归来的鸟儿在夜晚栖息。
墙内修长的竹子像束起的绳索。
记得名字曾刻在新绿的竹子上。
听说离别已久,
沿着翠绿的苔藓,封存着寒冷的玉石。
注释:
- 云屋:指被云雾环绕的房屋,象征着幽静和美好。
- 纵酒杯:形容畅快地饮酒,放松心情。
- 归禽宿:指鸟儿在夜晚归来栖息,象征安宁。
- 修篁:指修长的竹子,常用于比喻高洁。
- 新绿:春天新生的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寒玉:比喻冷清、孤寂的环境。
典故解析:
“长安一片月,万户千家灯”,这句诗体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温馨,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0),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文人雅士们追求生活情趣和艺术境界的时代。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迎春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开篇以“清池小圃开云屋”引出春天的主题,清澈的池水和朦胧的云雾形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好之中。接着,诗人提到“结春伴往来熟”,不仅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温暖和友人的到来,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温馨。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诗人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尤其是“忆年时纵酒杯行速”,传达了对朋友相聚的向往和对欢乐时光的怀念。
“看月上归禽宿”则引入了夜晚的宁静,月亮的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归来的鸟儿则是对家园的眷恋。最后,诗中提到的“墙里修篁森似束”与“记名字曾刊新绿”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整首词以轻快的节奏和柔和的语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体现了周邦彦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池小圃开云屋”: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景,清澈的池塘与小园相映成趣,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结春伴往来熟”:春天的到来使得亲友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忆年时纵酒杯行速”:回忆起往年畅饮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看月上归禽宿”:描绘了春夜的宁静,月亮升起时,归来的鸟儿为夜晚增添了生气。
- “墙里修篁森似束”:墙内的竹子修长而整齐,象征着高洁与优雅。
- “记名字曾刊新绿”:回忆起当年在竹子上刻下的名字,象征着青春的记忆。
- “见说别来长”:听说离别的时间已经很久,传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 “沿翠藓封寒玉”:形象描绘了苔藓的翠绿,诗人将寒冷的玉石比喻为对往昔的封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玉”比喻时光的冷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
- 拟人:将归来的鸟儿赋予了栖息的形象,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对仗工巧,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亲友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池:象征宁静与纯洁。
- 春: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月:代表时间与轮回。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苔藓:象征岁月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屋”指的是: A. 被云雾环绕的房屋
B. 充满阳光的房屋
C. 破旧的房屋
D. 海边的房屋 -
“忆年时纵酒杯行速”的意思是: A. 忘记过去的时光
B. 记得过去的快乐时光
C. 轻松地饮酒
D. 过得很快 -
诗中“墙里修篁森似束”中的“修篁”指的是: A. 竹子
B. 柳树
C. 松树
D. 玫瑰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春天的细腻描写,但周的作品更侧重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