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书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2:54:44

旧识回文谱,新谐远调讴。

望归朝对镜,合饮夜藏钩。

融蜡粘花蒂,烧檀暖麝油。

双眉谁与画,张敞自风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谩书 其二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旧识回文谱,新谐远调讴。
望归朝对镜,合饮夜藏钩。
融蜡粘花蒂,烧檀暖麝油。
双眉谁与画,张敞自风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与回忆,意在用音乐和饮酒来寄托情感。清晨对着镜子盼望归来的人,晚上则与友人共饮。融化的蜡烛粘着花的蒂,檀香的温暖和麝香的油气交织在一起。双眉的美丽由谁来描绘呢?张敞(古代画家)自有他的风流才情。


注释:

  • 回文谱: 旧时乐曲的一种,意指对古乐的怀念。
  • 远调讴: 远处的调子,指音乐的悠远。
  • 藏钩: 这里指藏匿的钓钩,寓意夜晚的饮酒。
  • 融蜡: 指蜡烛融化,暗示温暖的氛围。
  • : 指檀香木,常用于焚香。
  • 双眉: 指眉毛,常用以形容人的美丽。

典故解析:

  • 张敞: 张敞是东汉时著名的画家,擅长描绘女性美,诗中提及他,表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词人,以其词作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背景中或许有着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谩书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音乐、饮酒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提及“回文谱”和“远调讴”,既是对传统音乐的怀念,也暗示了人际间的和谐与共鸣。中间的“望归朝对镜,合饮夜藏钩”,展示了对友人归来的渴望,早晨与夜晚的对比更显得情感深厚。最后两句则通过对美的描绘,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旧识回文谱: 诗人回忆起与旧友的音乐交流,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新谐远调讴: 新的旋律仍然与过去的旋律相呼应,表明音乐的传承与情感的延续。
    • 望归朝对镜: 早晨对着镜子,思念归来的人,展现了孤独和期待。
    • 合饮夜藏钩: 夜晚与友人共饮,意在借酒消愁、共叙情谊。
    • 融蜡粘花蒂: 蜡烛融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温暖的回忆。
    • 烧檀暖麝油: 烟雾缭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双眉谁与画: 询问谁来描绘自己的美丽,表达对美的忧伤与渴望。
    • 张敞自风流: 提及张敞,传达对才华与风流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旧识/新谐”,“望归/合饮”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双眉谁与画”比喻美的追求,富有诗意。
    • 拟人: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了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
  3.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1. 音乐: 代表情感的寄托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2. 镜子: 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3. : 象征着情谊的交流与生活的乐趣。
  4. 蜡烛、香料: 提升了温暖、浪漫的氛围,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周邦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张敞”是谁?
    A. 书法家
    B. 画家
    C. 诗人

  3. “融蜡粘花蒂”中的“融蜡”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时间的流逝
    C. 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1.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的诗篇。
  2.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晏殊的词作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周邦彦更倾向于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而晏殊则更注重气韵与豪情。

参考资料:

  • 《词学通论》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