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时间: 2025-01-01 14:5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苏轼
早知身寄一沤中,
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
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
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
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
更将老眼犯尘红。
白话文翻译
早就知道身处于这片沼泽之中,
晚年的节操在落木的风中尤其令人惊惧。
最近听说莘老公和择皆都已逝世,
因此写下这几句。
昨夜梦中已讨论了三世的事情,
在严寒的岁月里仍然欣喜五人相聚。
我与子中、彦祖、敦完等人在景德寺共同应试,如今都还健在。
雨后北固山的围坐,
春天已尽,西湖的水映照着空旷的天空。
稍微胜过四明的狂监在,
更将老眼看见尘世的红色。
注释
- 沤中:指沼泽,暗指生活环境的艰难。
- 晚节:指晚年的品节和操守。
- 莘老公:指莘老公,可能是某位年长的朋友或前辈。
- 景德寺:指苏轼曾经参加考试的地方。
-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著名的风景地。
- 四明:指四明山,位于浙江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著称。苏轼的生平多有波折,曾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诗在苏轼晚年时作,表达了他对生死、友谊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友人已逝,表现了苏轼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展示了苏轼在晚年对生命、友谊和自然的感悟。开篇“早知身寄一沤中”,以沤来比喻人生的困境,表明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环境的认知。接下来的“晚节尤惊落木风”,则进一步强调了晚年生活的艰辛与不安。
诗中提到的“莘老公”和“择皆”的逝世,勾起了苏轼对故友的怀念,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借助梦境中讨论“三世事”,苏轼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了他希望在严寒的岁月中仍能与友人相聚的渴望。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苏轼用“雨余北固山围座”和“春尽西湖水映空”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照。最后一联“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深刻的生活观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知身寄一沤中:早就知道自己身处困境(沤中)。
- 晚节尤惊落木风:晚年的品格在落木的风中显得尤为脆弱。
-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最近听说莘老公和择皆去世。
- 故有此句:所以写下这几句。
- 昨梦已论三世事:昨夜的梦中已讨论了三世的事情。
- 岁寒犹喜五人同:在严寒的岁月中仍然欣喜五人能够相聚。
-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我与子中、彦祖、敦完等人曾在景德寺共同应试,现在都还健康。
- 雨余北固山围座:雨后在北固山的围坐。
- 春尽西湖水映空:春天已尽,西湖的水映照着空旷的天空。
- 差胜四明狂监在:稍微胜过四明的狂监还在。
- 更将老眼犯尘红:更将老眼看见世间的尘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困境比作“沤中”,生动形象。
- 对仗:如“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反复:通过对友人的追忆与感慨,反复强调人生的无常,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乐观心态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沤:象征困境和艰辛的生活环境。
- 落木风:暗示人事的无常与晚年的脆弱。
- 雨、春: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西湖:象征美好与宁静的自然风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莘老公”指的是: A. 一位文人
B. 一位老人
C. 一位官员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谊与怀念
B. 自然与宁静
C. 政治与时局 -
“早知身寄一沤中”的含义是: A. 生活在困境中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都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后者则侧重于对友谊和生命的感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此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亲友的怀念与思索,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对时局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