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别四姑后作》

时间: 2024-09-19 20:43:55

遂去匆匆,无言相觑难为别。

芙蓉清绝。

江上霜如雪。

绣谱床空,留得楼头月。

依前缺。

再圆时节。

恨共嫦娥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别四姑后作

遂去匆匆,无言相觑难为别。
芙蓉清绝。江上霜如雪。
绣谱床空,留得楼头月。
依前缺。再圆时节。
恨共嫦娥说。


白话文翻译:

匆匆离去,默默相对难以告别。
芙蓉花清丽绝伦,江面上的霜如同雪。
绣制的谱子空落落,只留下楼头的明月。
依旧缺少,何时能再圆满?
恨不得与嫦娥倾诉这份情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匆匆:形容离别时的急促。
  • 相觑:互相对视,暗含不舍之情。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 霜如雪:比喻江上寒冷的天气,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绣谱:绣制的曲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楼头月:楼顶的月亮,通常象征思念与孤独。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嫦娥:传说中的月亮女神,常与孤独和失落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 芙蓉: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丽与纯洁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贞仪,清代女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因其作品展示了女性的情感与坚韧而受到后人的关注。她的诗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在匆匆告别中,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离别的苦涩,借助自然意象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悲伤。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别四姑后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即用“匆匆”二字,传达出离别的急促与无奈,诗人在此刻无言相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惆怅。接着,借助“芙蓉清绝”和“江上霜如雪”的意象,将自然的美与离别的寒冷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中间的“绣谱床空,留得楼头月”不仅描绘了空落的心境,也引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曾经的温暖与现在的孤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恨不得与嫦娥倾诉,暗示着对永恒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词中的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使得离别的主题更加动人心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遂去匆匆,无言相觑难为别:离去的速度让人无法言语,眼神交流中满是难舍的情感。
  2. 芙蓉清绝:芙蓉花的美丽绝伦,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3. 江上霜如雪:比喻寒冷的江面,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
  4. 绣谱床空,留得楼头月:空落的床铺与明亮的月亮相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5. 依前缺:继续缺少的情感与联系。
  6. 再圆时节:期待未来能够再次团圆。
  7. 恨共嫦娥说:希望将自己的心事与嫦娥倾诉,表达对离别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比作雪,增强了寒冷的感觉。
  • 对比:描绘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嫦娥作为倾诉对象,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友情与情感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代表诗人对友谊的赞美。
  •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出离别的凄凉。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匆匆”指的是: A. 细腻
    B. 急促
    C. 悠闲
    答案:B

  2. “江上霜如雪”中“霜”是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凄凉
    C. 欢快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团圆
    C. 友谊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情感细腻,展现出对爱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范贞仪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女性在离别时的情感,但范贞仪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视,而李清照则多表现爱情的失落。两者在意象使用上均借助自然景物,渲染出复杂的情感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