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韦舍人》

时间: 2024-09-19 21:23:17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日寄韦舍人
作者: 赵嘏 〔唐代〕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已过,菊花都落满尘埃;我在江边生病,借着拐杖艰难起身。
不知道今天在龙山上聚会,谁又是那位风流倜傥、帽子落下的人呢?

注释:

  • 节过:节日已经过去。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菊委尘:菊花已经凋零,落满了尘土。
  • 病起:因病而起身。
  • 杖扶身:用拐杖支撑自己的身体。
  • 龙山:地名,指龙山聚会的场所。
  • 风流:风采出众、潇洒。
  • 落帽人:形象地描绘轻松洒脱的人。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源于古代对数字“九”的重视,具有长寿的寓意。菊花在此节日常被用来象征长寿与品格。龙山会则是唐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通常举行诗酒歌唱等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多为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之后,诗人因病无法参与节日的欢庆,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过后菊花凋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节过重阳菊委尘”以景抒情,展现了节日的萧瑟与忧伤。诗人因病而不能与友人欢聚,显得格外孤独与无奈。“江边病起杖扶身”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则通过对友人的怀念与想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孤独感,同时也映射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节过重阳菊委尘:重阳节已经过去,菊花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凋谢,表明了节日的结束与时光的流逝。
    • 江边病起杖扶身:诗人在江边生病,借助拐杖起身,体现了他身体的虚弱与无奈。
    • 不知此日龙山会:今天在龙山举行的聚会,诗人并不知晓。
    • 谁是风流落帽人:他在想象参加聚会的朋友,生动地描绘出他们潇洒自在的形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病起”“杖扶”,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
    • 拟人:菊花的“委尘”,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病中无奈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短暂的哲思。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长寿与品格,重阳节的传统象征。
  • :则象征着支撑与依赖,体现诗人的虚弱与无助。
  • 龙山:象征着雅士聚会的场所,代表着美好的社交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又称为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九节
    • C) 元宵节
  2. 诗中“杖扶身”意指什么?

    • A) 诗人走路的工具
    • B) 诗人的朋友
    • C) 诗人的心情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重九节
  2. A) 诗人走路的工具
  3. B) 唐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对,赵嘏的诗更显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兄弟情谊的直接表达。两首诗在主题上都与重阳节相关,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