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跳风雨几奔波,曾共辛勤奈若何。
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我在风雨中奔波,曾经一起辛勤劳作的日子现在又能如何呢?
不要让贫困的我归去无处可寻,秋天的山峦重重叠叠,戍楼的旗帜多得数不清。
注释:
- 去跳:意为奔波、行走。
- 奈若何:意为“又能如何呢?”表达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情感。
- 莫遣穷归:意思是“不要让我贫困地回去”,表达对境遇的无奈。
- 不知处:指没有地方可去。
- 秋山重叠:秋天的山峰重重叠叠,形成了幽深的景象。
- 戍旗多:戍楼上的旗帜很多,暗示着边境防卫的紧张气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戍旗”一词暗示了边防的严峻形势,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通过描绘景象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流畅,颇具个人特色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情感细腻,是盛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歙州道中仆逃》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或因个人经历或因社会现象,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辛劳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的奔波和秋山的重重叠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体悟。开头两句“去跳风雨几奔波,曾共辛勤奈若何”,传达出一种对过去辛劳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和惆怅。诗人在回忆中感受到辛勤劳作的无奈与生活的艰辛,似乎在问:这一切究竟值得吗?
接下来的“莫遣穷归不知处”,更是将个人的失落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最后一句“秋山重叠戍旗多”,不仅为整首诗增添了背景氛围,还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跳风雨几奔波:表达了诗人经历了风雨的艰辛旅程,体现了生活的艰难。
- 曾共辛勤奈若何:追忆过去的辛勤劳作,但对当前状况感到无奈,显示出一种对比与反思。
- 莫遣穷归不知处:直接表达了对贫穷的恐惧,不希望回到无处可去的困境中。
- 秋山重叠戍旗多:用自然景象映衬出社会的动荡,戍楼的旗帜象征着防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比作生活的艰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了音乐感。
- 意象:秋山和戍旗的意象结合,呈现出一种深远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困境的描绘,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的情感深刻而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难和不确定。
- 秋山:代表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暗示萧索的情感。
- 戍旗:象征着边防的紧张和社会的动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跳风雨”意指什么? a) 乘风破浪
b) 奔波劳碌
c) 享受自然 -
“莫遣穷归不知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贫困的恐惧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 b) 奔波劳碌
- b) 对贫困的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壮丽山河,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 赵嘏的《歙州道中仆逃》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动荡时代下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前者更偏向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后者则展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