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烈》

时间: 2025-01-01 13:22:58

德威堂中有汉相,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三复崧高慰瞻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威堂中有汉相,
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
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
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
三复崧高慰瞻想。

白话文翻译:

在德威堂中有位汉代的丞相,
身穿华丽绣袍,侍者白天扶着他的灵寿杖。
虽然他眉头如鲐背般宽厚,依然能够精神抖擞,
他手中展开着炎黄大地的图案,开启了治理的图景。
笔如虹蜺,笔锋透亮光芒万丈,
落在纸上如珍珠般的文字纷纷呈现状表。
他那凛然的手泽让人敬仰,
三次仰望崧高,心中感到慰藉与思念。

注释:

  • 德威堂: 指代一个庄重的场所,通常是指有德行威望的地方。
  • 汉相: 指汉代的丞相,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 衮绣: 华丽的绣袍,象征地位和权威。
  • 灵寿杖: 代表长寿的权杖,常用于表示尊贵和长寿。
  • 庞眉: 形容人的眉毛如同老年人一样阔大,象征智慧与稳重。
  • 炎图: 指代炎黄大地的图景,隐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虹蜺: 比喻笔锋如虹,形容书法的辉煌。
  • 珠玑: 形容文字的珍贵和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汉相”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汉代宰相,如张良、萧何等,他们以智慧和才能著称。诗中提到的图景与治国理政的理想,也反映了对古代贤良政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080-1140),字昇之,号文忠,宋代诗人,政治家。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写历史人物与景象,常以历史典故入诗。

创作背景:

《文忠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贤臣良将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文忠烈》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理想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汉代丞相的形象,既有尊贵的外表,又有充沛的精神内涵。通过“衮绣”和“灵寿杖”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这位丞相的威仪与智慧,表达了对他治国理政能力的赞美。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虹蜺椽笔”和“珠玑争献状”表现了丞相的才华横溢,文字如珍珠般闪耀,象征着治国理政的辉煌成就。同时,诗中提到的“凛然手泽”则表现出一种使人敬仰的气质,是对贤良之士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是对当代政治的反思与期待。通过历史的镜子,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展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德威堂中有汉相: 在德威堂中有一位汉朝的丞相,象征着权威与智慧。
  2. 衮绣昼扶灵寿杖: 丞相穿着华丽的袍子,白天有侍者扶着他的长寿杖。
  3. 庞眉鲐背犹克壮: 尽管眉毛宽厚、背部如同老年人,仍然精力充沛。
  4. 手展炎图开治象: 他手中展开着描绘炎黄大地的图案,开启了治理的前景。
  5. 虹蜺椽笔光万丈: 笔如虹蜺,光芒四射,象征书法的辉煌。
  6. 落纸珠玑争献状: 写在纸上的文字如同珠宝般珍贵,纷纷呈现出状表。
  7. 凛然手泽端可仰: 他那威严的手泽令人仰望。
  8. 三复崧高慰瞻想: 三次仰望崧高,心中感到慰藉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笔如虹蜺”比喻书法的光彩照人。
  • 对仗: 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 “光万丈”夸张了书法的辉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汉代丞相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贤臣的敬仰,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歌情感真挚,渗透着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威: 象征德行与威望。
  • 汉相: 代表古代贤良之士。
  • 衮绣、灵寿杖: 体现权威与尊贵。
  • 虹蜺、珠玑: 代表书法的美与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的崇高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相”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A. 唐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明朝

  2. 诗中“虹蜺椽笔光万丈”中的“虹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种颜色
    C. 一种书法风格
    D. 一种笔法

  3. “珠玑争献状”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文字的珍贵
    B. 书法的粗糙
    C. 国家财富的丰富
    D. 诗人的悲伤

答案:

  1. C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by 杜甫:同样描写历史和政治的诗。
  • 《登高》by 王之涣: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by 王之涣:同样描绘了高远的理想与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 《春望》by 杜甫:反映了国家动荡中的忧虑与思考。

解读: 这两首诗与《文忠烈》都在历史背景下探讨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尽管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岳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