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四首·蛩》

时间: 2025-01-01 14:06:22

春蚕缲繭白如霜,机妇停机待天凉。

井蛩一夜秋已至,寸丝千结萦柔肠。

催租吏嚣翁媪怒,裘葛未成心转苦。

篝灯促织永夜忙,悔杀比邻日长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蚕缲繭白如霜,机妇停机待天凉。
井蛩一夜秋已至,寸丝千结萦柔肠。
催租吏嚣翁媪怒,裘葛未成心转苦。
篝灯促织永夜忙,悔杀比邻日长语。

白话文翻译:

春蚕吐丝缠绕的茧子洁白如霜,织布的妻子暂停织机等待天气变凉。
井中的秋蝉一夜之间已然来到,细细的丝线千丝万缕缠绕着柔软的心肠。
催租的官吏喧闹不休,老翁老妇愤怒不已,未完成的裘衣和葛衣让心情愈加苦恼。
在篝火下,促织(蟋蟀)在漫漫长夜里不停地忙碌,后悔与邻居长时间的闲聊。

注释:

  • 春蚕:春天的蚕,指的是正在吐丝的蚕。
  • 缲繭:缲,缠绕,指的是蚕吐丝缠绕成茧。
  • 机妇:织布的妇女。
  • 井蛩:井中的蝉,特指秋天的蝉。
  • 寸丝千结:形容细丝缠绕无数,表达复杂的情感。
  • 催租吏:催促交租的官吏。
  • 翁媪:老翁和老妇,指代年长的人。
  • 篝灯:用篝火照明。
  • 促织:蟋蟀,夜间鸣叫的昆虫。

典故解析:

  • 春蚕机妇:寓意生计与劳作,体现了传统手工业者的艰辛。
  • 井蛩一夜秋已至:暗示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结束,秋天悄然到来,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君厚,号仲明,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民生疾苦而知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况。

创作背景:

这首《观物四首·蛩》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蚕、机妇及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辛苦与无奈。

诗歌鉴赏:

《观物四首·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诗的开头描述春蚕纺织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艰辛的劳动。机妇的等待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生活节奏的无奈。

随着“井蛩一夜秋已至”一句的出现,时间的流逝被突显出来,秋天的来临暗示着生命的变化。这里的“寸丝千结萦柔肠”一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变化结合在一起,细腻地道出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联则描绘了社会现实,催租吏的喧嚣与翁媪的愤怒,反映出民众对生计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最后的篝灯与促织的意象,增添了夜晚的孤独与忙碌,象征着人们在外界压力下的无休止的挣扎。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既有对个体情感的细腻刻画,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所做的生存挣扎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蚕缲繭白如霜:春天的蚕吐丝缠绕成的茧洁白如霜,象征着生命的纯净与辛勤。
  2. 机妇停机待天凉:织布的妇女暂停织机,等待天气变凉,表现出对生活的期盼与无奈。
  3. 井蛩一夜秋已至:秋蝉一夜之间来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4. 寸丝千结萦柔肠:细丝缠绕着柔软的心肠,表达复杂的情感与心理状态。
  5. 催租吏嚣翁媪怒:催租的官吏喧闹不休,老翁老妇愤怒,反映出社会的压力与人们的苦恼。
  6. 裘葛未成心转苦:未完成的衣物让人心情愈加苦恼,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7. 篝灯促织永夜忙:在篝火下,蟋蟀在漫漫长夜里忙碌,象征孤独与无尽的劳作。
  8. 悔杀比邻日长语:后悔与邻居长时间的闲聊,表达对生活节奏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如霜”比喻蚕茧的洁白。
  • 拟人:将“催租吏”与“翁媪”赋予情感,增强了社会的紧迫感。
  • 对仗:如“裘葛未成心转苦”,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劳动生活的观察与反思,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展现了劳动人民在艰难环境下的生存状况与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蚕:象征勤奋与生命的延续。
  2. 机妇:代表传统女性的辛劳。
  3. 井蛩:象征秋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4. 寸丝千结: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与生活的纠葛。
  5. 篝灯: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无尽的劳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机妇”主要指的是? A. 织布的妇女
    B. 种田的妇女
    C. 教书的妇女
    D. 做饭的妇女

  2. 填空题:诗中“寸丝千结萦柔肠”表达了__的情感。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催租吏”反映了社会的安宁。(对/错)

答案:

  1. A
  2. 复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与民生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愁,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岳珂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