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瓶一锡一团蒲,到得今年一物无。
桑下勿兴三宿念,古人不食武昌鱼。
白话文翻译:
一瓶酒、一块锡器和一团蒲草,到了今年却一件东西也没有了。
在桑树下不要再想念三宿的故人,古人并不吃武昌的鱼。
注释:
- 一瓶:指一瓶酒,象征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 一锡:锡器,古代常用的器皿,象征物质的贫乏。
- 一团蒲:蒲草,可能用于编织或其他用途,暗示生活的困窘。
- 桑下:指桑树下,古代常为聚会、闲聊的地方。
- 三宿念:指在此地停留三天,思念故人。
- 武昌鱼:武昌的鱼,古人普遍认为不宜食用,暗示对饮食的选择与生活的清贫。
典故解析:
“古人不食武昌鱼”这一句反映了古代对某种饮食的排斥或偏见,可能源于当时的饮食文化或对水域污染的警觉,意在表达对当世饮食的审慎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岳珂,字宗元,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兼任官职。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己亥年夏季,正值疫病流行,生活困顿,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和对故人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人们的心理状态。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展现了诗人在经历生活困境时的感慨与思考。开头的三件物品象征着诗人生活的困顿,一瓶酒虽可解忧,却也显得格外孤单;“一锡”与“一团蒲”则暗示了物质的贫乏和精神的空虚。接下来的“桑下勿兴三宿念”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深的思念,却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无力。最后一句“古人不食武昌鱼”不仅揭示了对饮食选择的警惕,更象征了对现状的不满与对传统的反思。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折射出深刻的生活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无奈与人心的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瓶一锡一团蒲”:诗人以物寄情,细数生活中的微不足道,以此反映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 “到得今年一物无”: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物质的匮乏,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悲观态度。
- “桑下勿兴三宿念”:诗人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思念之中,反映出对故人的留恋与无奈。
- “古人不食武昌鱼”:通过古人的饮食习惯,表达对当代生活的警醒与反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一瓶一锡一团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瓶”、“锡”、“蒲”隐喻生活的单调与贫乏。
- 反语:提到古人不食武昌鱼,实际上是对当下饮食习惯的调侃与批判。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匮乏和人际孤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隐含着对传统和历史的探寻。
意象分析:
- 瓶:象征享乐与孤独。
- 锡:象征物质的不足和生活的艰辛。
- 蒲:象征生活的平凡与无奈。
- 桑:象征思念与回忆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宿念”指的是什么? A. 思念朋友
B. 在桑树下停留三天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吃武昌鱼 -
诗人用哪种物品象征生活的困顿? A. 酒
B. 锡器
C. 蒲草
D. 鱼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岳珂的《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自然的向往,但岳珂更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岳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