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时间: 2025-01-06 07:52:31

纱帽乌皮几,闲居懒赋诗。

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

灵寿君王赐,雕胡弟子炊。

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纱帽乌皮几,闲居懒赋诗。
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
灵寿君王赐,雕胡弟子炊。
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戴着纱帽,坐在乌皮的桌子旁,懒于赋诗,安静地过着闲适的生活。门外的五柳树让我想起了陶渊明,年岁在我心中计算已久。灵寿的君王赐予我这份福气,而雕胡的弟子们正在为我烹饪美食。可我却只是空劳于饮酒和美食,真正的乐趣在于理解人心。

注释:

  • 纱帽:一种轻薄的帽子,常用于文人雅士。
  • 乌皮几:黑色皮制的桌子,象征优雅的生活环境。
  • 五柳:指陶渊明的五柳居,是隐逸生活的象征。
  • 灵寿:指古代的灵寿君王,可能是指某位贤君。
  • 雕胡:指胡人或外族,说明当时的社会交往。
  • 空劳:指徒然劳作,感到无意义。

典故解析:

  • 五柳: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体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
  • 灵寿君王:古代贤君的象征,表达了对恩赐的感激。
  • 雕胡弟子:表现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常蕴含哲理,表达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晚年,可能是在经历了政治动荡之后,他选择隐居生活,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诗歌鉴赏:

王维的《慕容承携素馔见过》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田园风格,诗中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纱帽乌皮几”描写了一个典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以“门看五柳识”引入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五柳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隐逸生活的标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提到的“灵寿君王赐”和“雕胡弟子炊”则展示了诗人与社会的联系,虽然他选择隐居,但仍然受到外界的关心和恩赐。最后一两句“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则是对饮食和人际关系的反思,强调了真正的乐趣在于理解他人,而不仅仅是享受物质的生活。

整首诗在宁静中蕴含哲理,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对世俗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展现了王维的智慧和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纱帽乌皮几: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环境,体现了他文人身份的优雅。
  2. 闲居懒赋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懈怠,反映出他对艺术的淡然态度。
  3. 门看五柳识:通过五柳树引出陶渊明,展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年算六身知: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意识。
  5. 灵寿君王赐:展现了诗人与君王的关系,体现出社交中的恩惠。
  6. 雕胡弟子炊:反映了社会多元化的交往,表现了诗人的开阔心态。
  7. 空劳酒食馔:表达对物质享受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理解更为重要。
  8. 持底解人颐: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往之道在于理解与关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手法,如“闲居懒赋诗”与“门看五柳识”。
  • 比喻:将生活的闲适与饮食的享受相对比,表达内心的深刻感悟。
  • 象征:五柳树象征隐逸生活,灵寿君王象征社会的恩惠。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他人理解的重要性,使得诗人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纱帽:象征文人雅士的身份。
  • 五柳: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酒食:象征物质享受和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柳”指的是哪个诗人的隐居生活?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2. “灵寿君王赐”中的“灵寿”指代什么?
    A. 一种美食
    B. 一位贤君
    C. 一个地方
    D.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酒食”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生活的奢华
    B. 人际交往的复杂
    C. 对物质的追求
    D. 对内心的理解

答案:

  1. C. 陶渊明
  2. B. 一位贤君
  3. D. 对内心的理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与陶渊明的诗歌均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为哲理深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达隐逸情怀上各有千秋,但共同展示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维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