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王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高耸的秋夜,礼乐之声依然在耳边回响,清晨的明亮即将到来。
九门的寒气透彻无比,万家钟声在晨曦中此起彼伏。
月亮高悬,像是藏匿在星斗之间,云层消散,露出了绛河的美丽。
我更觉得惭愧,自己衰老朽弱的身体,与南陌上的鸣珂声相映成趣。
注释:
- 建礼:指古代礼乐制度,象征着礼仪的高尚和崇高。
- 承明:指光明、明亮,表示即将到来的晨光。
- 九门:指长安城的九个门,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喧闹。
- 寒漏:指寒气透过窗缝,形容夜晚的寒冷。
- 万井:指万家灯火,象征人们的生活。
- 绛河:指银河,形容夜空的美丽。
- 鸣珂:古代乐器,象征着清脆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王维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在中秋夜的静谧与深思,结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和自我感悟。诗中提到的绛河和鸣珂等意象,不仅表现出天上人间的和谐美,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及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他的诗风以清新、淡雅著称,常常融合了佛教哲学思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王维在长安的官职生涯中,反映了他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与清静的自然景观中所产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王维的独特审美情趣与哲思。诗的开头以“建礼高秋夜”引入,暗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通过“承明候晓过”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晨光即将到来的期待。接下来的“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则刻画了长安城的寒冷与生机,钟声的回响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繁忙与人们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月亮与银河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惭愧,表达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秋夜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礼高秋夜:在高耸的礼乐之声中,感受到高秋夜的庄重。
- 承明候晓过:承接着即将来临的晨光,夜色渐显明亮。
- 九门寒漏彻:长安城的九个门透出寒气,暗示着秋夜的寒冷。
- 万井曙钟多:晨曦中的万家灯火,钟声此起彼伏,生动而热闹。
- 月迥藏珠斗:明月高悬,像是藏匿在星斗间,暗示孤独。
- 云消出绛河:云层散去,露出了银河的美丽,象征着自然的清丽。
- 更惭衰朽质:对比自然的美丽,内心感到自惭形秽。
- 南陌共鸣珂:与南陌的鸣珂声相呼应,寓意生活的共鸣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漏”和“曙钟”,形成了工整的句式。
- 比喻:月亮如同藏匿的珠子,增添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将钟声和月亮赋予了情感,使诗句更具情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秋夜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考。
- 银河: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浩瀚。
- 鸣珂:象征音乐与生活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绛河”指的是?
- A. 黄河
- B. 长江
- C. 银河
- D. 珠江
-
诗中“更惭衰朽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惭愧
- C. 开心
- D. 忧伤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同崔员外秋宵寓直》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月亮为意象,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惆怅与感慨,后者则倾向于乡愁与思念,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王维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