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严秀才还蜀
作者: 王维 〔唐代〕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白话文翻译:
宁可亲近您为我的儿子,宁愿像舅舅那样做一个贤良的外甥。
分别的路上经过花县,返回家乡进入锦城。
山脉横亘在青塞的边缘,江水向着白云延展而平静。
何时能将赋诗献上,愿明君能常常想起我长卿。
注释:
- 宁亲为令子:宁愿亲近您(严秀才)当我的儿子(比喻亲密关系)。
- 似舅即贤甥:像舅舅那样做一个贤良的外甥。
- 别路经花县:分别时经过花县。
- 还乡入锦城:回到故乡进入锦城(成都)。
- 山临青塞断:山脉临近青塞,似乎断绝了去路。
- 江向白云平:江水向白云流去,显得平静而悠远。
- 献赋何时至:何时能将我的诗作献上。
- 明君忆长卿:希望明君能常常想起我,长卿是王维的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丞,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尤其以山水诗和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维与严秀才的离别之际,反映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严秀才即将返回蜀地,诗人以此诗表达对他的祝福与思念。
诗歌鉴赏:
《送严秀才还蜀》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开头以“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两句,诗人展现了对严秀才的亲近与尊重,表达了宁愿将他视为亲子的愿望,这种情感充满了温暖与真挚。
接下来的两句“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则将时间和空间的转折结合起来,描绘了离别的过程。花县和锦城都是四川的地名,诗人用这两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归乡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离别时的惆怅。
最后两句“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则以壮丽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诗人的心情。青塞山的高耸与江水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山川之遥与心灵之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最后以“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明君的思念,情感充沛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宁亲为令子:表达深厚的友情,愿意亲近对方。
- 似舅即贤甥:强调对对方的尊重和期待,希望成为贤良的外甥。
- 别路经花县:描述离别途中的景象,带有乡愁。
- 还乡入锦城:强调归乡的情感,锦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山临青塞断:描绘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阻隔。
- 江向白云平:自然景象的平静,暗示内心的宁静。
- 献赋何时至:对未来的期望,期待能再次与朋友交流。
- 明君忆长卿:长卿为王维的字,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形成和谐的音律。
- 比喻:用“亲”为“儿子”,“舅”为“贤甥”,加强了情感的深度。
- 排比:通过描绘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离别的惆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王维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高远和阻隔,体现离别的艰难。
- 江:代表着流动和时间,暗示着对友情的珍视。
- 花县与锦城:具象化的地名,承载着浓厚的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维的字是什么?
- A. 长卿
- B. 摩诘
- C. 右丞
-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成都
- B. 绍兴
- C. 洛阳
- D. 长安
-
诗中表达了对哪位朋友的思念?
- A. 严秀才
- B. 李白
- C. 杜甫
- D. 孟浩然
答案:
- D. 以上都是
- A. 成都
- A. 严秀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离别情感,但王维更倾向于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融入,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集》
- 《唐代诗人的情感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