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时间: 2025-01-06 08:17:30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作者: 王维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四海平安的日子里,三秋的丰收年头正好。
今天是百岁高寿的日子,祝愿长寿如同齐天大圣。
芍药和金鼎相映成辉,茱萸花装点着华美的宴席。
玉堂的右侧敞开,天乐乐声在宫中悠扬。
御柳在秋风中摇曳,城中的乌鸦拂动着晨雾。
无穷的菊花盛开,长久地奉颂《柏梁篇》的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海方无事:意指天下安宁,没有动乱。
  • 三秋大有年:三秋指秋季,象征丰收的季节。
  • 百生:百岁,强调长寿的愿望。
  • 芍药和金鼎:芍药是一种花,金鼎象征着美好的宴席。
  • 茱萸:一种植物,常在重阳节佩戴。
  • 玉堂:指皇宫的殿堂。
  • 御柳:为皇帝所种的柳树。
  • 菊花节: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寓意长寿。

典故解析:

  •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象征长寿与安康。
  • 柏梁篇:古代诗歌,常用于祝寿和庆贺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诗和禅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应唐玄宗之命,在重阳节为宰臣及群官祝寿而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王维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是一首典雅而富有节日气氛的诗作,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诗中通过四海无事和三秋大有年展现了国家的昌盛,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民的关怀与祝福。

诗的开头便设定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接着引入长寿的主题,表达了对百岁高龄者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王维在诗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如芍药、茱萸、菊花、御柳等,既表现了节日的美好与丰收,又寓意着长寿与安康。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祝寿的情感,还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的语调明快、清新,给人以愉悦的享受。王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使得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备了生动的节日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海方无事:说明国家安定,人民安宁。
  • 三秋大有年:强调丰收年头,喜庆的气氛。
  • 百生无此日:表达长寿的祝愿,强调这一天的重要性。
  • 万寿愿齐天:愿寿命如天一样长久。
  • 芍药和金鼎:花与鼎相映,象征美好的宴席。
  • 茱萸插玳筵: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装点宴席。
  • 玉堂开右个:指皇宫的左侧,形象地描绘出宴会的场景。
  • 天乐动宫悬:描绘乐曲在宫中响起,增添喜庆气氛。
  • 御柳疏秋景:秋天的景象,营造出诗意的环境。
  • 城鸦拂曙烟:描绘晨雾中的乌鸦,展现清晨的生机。
  • 无穷菊花节:反映节日的盛况与长寿的寓意。
  • 长奉柏梁篇:表达对长寿的祝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表现节日气氛,传达祝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祝寿,表达了对长寿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唐代的节日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美丽与富贵。
  • 茱萸:重阳节的象征,寓意长寿。
  • 菊花:象征坚韧与长寿。
  • 御柳:代表皇权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主要是为了庆祝什么? A. 丰收
    B. 祝寿
    C. 祭祀

  2. “四海方无事”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状态? A. 动乱
    B. 安宁
    C. 繁忙

  3. 诗中使用了哪些自然意象?
    A. 云朵
    B. 柳树
    C. 山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曲江对雨》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与杜甫的《春望》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反映社会状态。然而,王维更侧重于节日的庆祝,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