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时间: 2025-01-14 22:08: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纳凉
王维 〔唐代〕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
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
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
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幽静的自然景象。成千上万的高大树木间,清澈的溪水流淌而过。面前是广阔的河流,微风轻轻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水面泛起涟漪,白色的沙滩如同无云的天空。笔者倚卧在盘状的石头上,波涛翻滚,轻轻拍打着我的身躯。用水冲洗双脚,眼前有位钓鱼的老人。心中不禁思索,饵料究竟有多少,徒然想念那东边的莲叶。
注释: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贯:贯穿,流过。
- 豁达:开阔,心境开朗。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
- 素鲔:白色的鲔鱼,象征清澈的水面。
- 偃卧:斜躺、休息。
- 翻涛:波涛翻滚。
- 沃微:轻微的湿润。
- 漱流:用水漱口。
- 濯足:洗脚。
- 贪饵:贪婪于鱼饵。
- 徒思:徒然思念,无法实现的思念。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钓鱼翁”可能暗指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象征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也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号宁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一生经历了盛唐到中唐的变迁,其诗作大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纳凉》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诗人常常在山水间徜徉,享受闲适的生活。此诗写于夏日,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纳凉的惬意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纳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热爱,诗中以清流、乔木、钓鱼翁等自然元素为主线,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景。开头的“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勾勒出一幅自然的画卷,树木繁茂,清流淙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描绘出广阔的河流与微风,增添了诗的开阔感与动感。接下来的“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进一步渲染了水的清澈与宁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最后几句描绘了诗人自得其乐的状态,面对钓鱼翁的沉思,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整首诗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体现了王维超凡的艺术才华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乔木万馀株:形容树木繁多,树木的生机盎然。
- 清流贯其中:溪水穿过树木之间,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前临大川口:面对着宽广的河流,增强了空间感。
- 豁达来长风:微风吹来,令人心情舒畅。
- 涟漪涵白沙:水面泛起涟漪,映衬白色沙滩,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 素鲔如游空:清澈的水中,白色的鲔鱼游弋,象征自然的纯净。
- 偃卧盘石上:诗人躺在石头上,表现出闲适的姿态。
- 翻涛沃微躬:波涛轻拍,给人一种微微的触感。
- 漱流复濯足:用溪水漱口和洗脚,体现与自然亲密的关系。
- 前对钓鱼翁:与钓鱼的老人相对,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贪饵凡几许:思考钓鱼的得失,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
- 徒思莲叶东:徒然思念莲叶,暗含对生活的无奈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鲔如游空”,通过比喻丰富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自然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情味,增强了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反映了王维的自然观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木:象征繁盛与生机。
- 清流:象征纯净与灵动。
- 白沙:象征宁静与和谐。
- 钓鱼翁: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纳凉》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素鲔如游空”中的“素”指的是什么? A) 黑色
B) 白色
C) 红色
D) 绿色 -
诗中提到的“钓鱼翁”象征着什么? A) 寻求名利
B) 隐士生活
C) 战争
D) 商人
答案:
- B) 唐代
- B) 白色
- B) 隐士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展现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作。
诗词对比:
- 王维 vs. 李白:王维的诗多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