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曲歌词五首》
时间: 2024-09-19 21:45:29意思解释
扶南曲歌词五首
原文展示
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动,堂前绮席陈。
齐歌卢女曲,双舞洛阳人。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香气传空满,妆华影箔通。
歌闻天仗外,舞出御楼中。
日暮归何处,花间长乐宫。
宫女还金屋,将眠复畏明。
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声。
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
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少女们在华丽的帐子中懒懒地睡着,羞怯地不愿意起床。她们的娇羞与轻声细语,似乎在催促着起床的时间。早早地,君王的使者便催促她们前往昭阳殿,堂上乐器声响起,华美的席子已然铺开。乐声中,歌舞交织,洛阳的舞者翩翩起舞,然而倾国的美人儿们却只是在彼此间相视而已,谁又能知晓她们的心意。香气弥漫,妆容如影随形,歌声飘荡在天边,舞姿从御楼中轻盈而出。日暮时分,归处何方?唯有在花间长乐宫中。宫女们还回到金屋,夜深时又怕明亮的光线。春天的轻衣最为合适,半夜里薄妆已成。拂晓时分走向前殿,玉阶上佩玉声响不断。朝阳照耀绮丽的窗,佳人坐在镜前,淡淡的眉粉尚未上妆,插钗时又觉得不够完美。愿我们同心而行,不要匆忙游玩,等待春妆完成再出门。
注释
- 流苏帐:一种用流苏装饰的帐篷,象征华丽与轻盈。
- 羞从面色起:形容少女因羞涩而面颊泛红。
- 昭阳殿:古代宫殿名,象征权力中心。
- 青弦:古代乐器,代表音乐的欢快。
- 倾国:倾国倾城,形容女子的绝世容颜。
- 金屋:指宫女的住所。
- 薄妆:轻淡的妆容,代表春天的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号王右军,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王维晚年创作的,正值唐代盛世,宫廷生活富丽堂皇,王维通过描写宫女的生活,反映了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扶南曲歌词五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宫廷生活,诗中展现了少女们的娇羞与柔美,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描绘春眠的慵懒,紧接着通过君王的催促,展示出宫廷生活的繁忙与紧凑。诗人在细节上极为讲究,诸如“青弦动”、“香气传空满”等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诗中不仅有对春日美好的赞美,还有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少女们在镜前的自我修饰,隐含着对美丽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妆竟”,流露出对爱情与美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心灵的契合与等待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羽流苏帐:描绘美丽的帐子,象征着奢华的生活。
- 春眠曙不开:春天的早晨,仍沉浸在睡梦中。
- 羞从面色起:因害羞而脸红,表现少女的娇羞。
- 娇逐语声来:轻声细语,增添了生活气息。
- 早向昭阳殿:预示着即将开始的宫廷生活。
- 堂上青弦动、堂前绮席陈:声响与景象交融,展现出热闹的场面。
- 倾国徒相看:美人相对而望,体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
- 香气传空满:香气弥漫,渲染出轻松的氛围。
- 歌闻天仗外、舞出御楼中: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表现出欢快的气氛。
- 日暮归何处:暗示惆怅与归属感的缺失。
- 宫女还金屋、将眠复畏明:宫女们回到住所,体现出生活的单调与无奈。
- 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春天的妆容轻盈,显示出女性的美丽。
- 拂曙朝前殿:清晨前往殿前,象征着新的开始。
- 朝日照绮窗:阳光照耀,象征希望。
- 散黛恨犹轻:化妆的细腻与内心的焦点。
- 同心勿遽游:希望彼此珍惜,不要急于离开。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倾国”)、拟人(“羞从面色起”)、对仗(“青弦动,绮席陈”),营造出优美的诗意。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宫女的生活,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含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羽:象征华美与青春。
- 春眠:代表轻松与懒散。
- 昭阳殿:象征权力与繁华。
- 香气:代表女性的柔美。
- 金屋:象征归属与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阳殿”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古代的宫殿
C. 一种花卉 -
“香气传空满”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氛围? A. 紧张
B. 轻松愉悦
C. 忧伤 -
“同心勿遽游”这句的含义是: A. 希望彼此珍惜,不要急于离开
B. 赶快出去游玩
C. 不要再相见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王维的《扶南曲》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描绘了春天的氛围,但王维更侧重于描写女性的内心与生活细节,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感慨。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