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兴》

时间: 2025-01-19 15:55:26

去国犹能别,逢人始欲愁。

不干遮极目,自是怯回头。

布网收渔槮,连筒下钓钩。

谁初教鲜食,泽竭未能休。

意思解释

晚兴

原文展示

去国犹能别,逢人始欲愁。
不干遮极目,自是怯回头。
布网收渔槮,连筒下钓钩。
谁初教鲜食,泽竭未能休。

白话文翻译

虽然离开了故国,但我仍能与之告别;
遇到他人时,心中不禁开始忧愁。
不让视线遮住极远的地方,自然是因为害怕回头。
撒网收获鱼虾,连接筒子放下钓钩。
是谁最早教会我这美味,然而池塘的水已干涸,无法继续。

注释

  • 去国:离开故乡。
  • 犹能别:仍然能够告别。
  • 逢人:遇到人。
  • 欲愁:心中产生忧愁的情绪。
  • 不干遮极目:不让某物遮住视线。
  • 怯回头:害怕回头看。
  • 布网:撒网捕鱼。
  • 收渔槮:收起渔具。
  • 连筒:连接筒子,指钓鱼的工具。
  • 鲜食:新鲜的食物。
  • 泽竭:池塘的水干涸。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首诗通过描绘离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中期),字道士,号止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风强调自然与人情,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晚兴》写于诗人离开故乡、游历他乡时,表达了对故土深深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奈的感悟。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游历中遇见他人时所生的愁绪,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晚兴》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离乡的自述,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思乡情绪。开头的“去国犹能别”便表明了作者内心的纠结,离开故乡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在与他人相遇时,思乡之情愈加明显,甚至引发了忧愁。这样的情感在“自是怯回头”中得到升华,诗人无意中流露出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捕鱼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对生存的努力。“布网收渔槮,连筒下钓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虽然在追求生存的过程中,诗人也对自然给予的馈赠有着感恩之心。然而,“泽竭未能休”则暗示着资源的匮乏与生活的无奈,彰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深切的思考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国犹能别:离开故国,心中仍然能告别,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
  • 逢人始欲愁:遇到他人,心中便滋生忧愁,说明诗人内心的孤独。
  • 不干遮极目:不让眼前的事物遮住视线,暗示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
  • 自是怯回头:心中害怕回头,表现出对离开的不安与恐惧。
  • 布网收渔槮:描绘捕鱼的情景,象征生活的努力。
  • 连筒下钓钩:继续追求生存的方式,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
  • 谁初教鲜食:追忆学习捕鱼的经历,感慨生活的变迁。
  • 泽竭未能休:池塘的水已经干涸,暗示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捕鱼的过程比喻为生活的艰辛。
  • 拟人:无形的情感被赋予了生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有良好的表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揭示了离乡游子的孤独与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乡:象征着温暖与归属感。
  • 他人:代表着在异乡的孤独与疏离。
  • 渔网:象征着生活的努力与追求。
  • 池塘:代表着资源与生存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晚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师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泽竭未能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快
    • B. 无奈
    • C. 希望
    • D. 忧愁
  3. 诗中的“去国犹能别”意指:

    • A. 离开故乡依旧快乐
    • B. 离开故乡依旧能够告别
    • C. 离开故乡不再想念
    • D. 离开故乡感到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晚兴》与《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离乡游子的思乡情。陈师道的《晚兴》更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悟,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是直接的思乡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