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时间: 2025-01-04 08:18:41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话文翻译:

在楚江的细雨中,建业的暮钟敲响。
朦胧的帆影缓缓靠近,隐约的鸟儿飞得很慢。
海门深不可见,江边的树木远远地透出滋润的气息。
相送的情感无尽无休,湿润的衣襟如同散落的丝线。


注释:

字词注释:

  1.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特指长江。
  2. 建业:古城名,今南京。
  3. 漠漠:形容模糊、不清晰的样子。
  4. 冥冥:形容朦胧、昏暗的样子。
  5. 海门:海的入口,指江河入海的地方。
  6. 浦树:河岸边的树木。
  7. 沾襟:湿润衣襟。
  8. 比散丝:形容情感的细腻和柔弱。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雨”和“送别”是常见的古诗主题,象征离别的愁苦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省。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李胄,正值黄昏时分,细雨绵绵,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雨寓意着离别的愁绪,营造了一个沉静而感伤的氛围。


诗歌鉴赏: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韦应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诗的开头“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微雨与暮钟交融在一起,似乎在为离别的情景增添了更多的沉重感。

接着,诗人用“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描绘了远行的船只和飞鸟,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这里的“漠漠”和“冥冥”突显了环境的模糊与情感的深沉,仿佛时间都在为这次送别而放慢脚步。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海门深不可见,象征着朋友的远去,浦树的滋润则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一句“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更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沾襟”形象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泪水,表明对友人的思念是如此深厚,情感如同散落的丝线,细腻而绵延。

此诗在音韵上和谐,意境深远,技巧高超,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描绘了楚江在细雨中,建业城的黄昏钟声敲响,此时环境宁静而又略显忧伤。

  2.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形容远处船帆缓缓而来,鸟儿飞行迟缓,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暗示时间的停滞与离别的沉重。

  3.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海的入口遥不可见,江边的树木则在远方显得生机盎然,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示对离去的朋友的怀念。

  4.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最后一句强调了离别的情感无尽无休,泪水湿润的衣襟如散落的丝线,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沾襟比散丝”形象地比喻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离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结合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离别的愁苦,渗透着情感的湿润。
  2. :代表友人的旅途,远行与希望。
  3. :象征自由与离去,增加了离别的感伤。
  4. 海门:象征着未知与距离,离别后的迷茫。
  5. :代表生命的延续与思念的滋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楚江微雨里”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2. “沾襟比散丝”中的“沾襟”指的是?
    A. 衣服干燥
    B. 衣服湿润
    C. 衣服破旧

  3.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景象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A. 太阳
    B. 雨
    C. 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别》 - 王之涣
  2.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与王之涣的《送别》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但韦应物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之涣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韦应物的诗歌更显得婉约而含蓄,王之涣的则更加激昂而直接。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