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天宁寺僧舍见青然兄题壁诗》
时间: 2025-01-04 10:47:0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百字令 天宁寺僧舍见青然兄题壁诗
作者: 吴敬梓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廊尘黦,是吾家康乐,旧曾题处。一自旁求岩穴里,争说拔茅连茹。瘦马黄埃,明驼紫陌,挟策长安去。虎羞龙圣,祇留贻赠诗句。追忆春草鸣禽,西堂清旷,终日同挥麈。老大转伤漂泊甚,分手北燕南楚。花雨空祠,江声虚壁,神鬼应呵护。纱笼何日,木兰花正盈树。
白话文翻译:
长廊上满是尘土,这里是我家安乐的地方,曾经在这里留下过题字。从旁边求索山洞里,谁能说得清拔茅草和连茹草的事。瘦马在黄土中跋涉,白驼在紫色的道路上,携策前往长安。老虎虽然羞愧,龙也不再显圣,唯有留下的诗句作为赠礼。追忆春天里草长莺飞,西堂空旷,整日挥动着羽扇。年纪大了,漂泊的伤感愈发深重,北燕南楚的分别令人心痛。空祠中花雨飘洒,江水声在虚壁中回响,神鬼也应当受到呵护。纱笼何时能见,木兰花正好盛开在树上。
注释:
- 尘黦:尘土弥漫,形容环境的脏乱。
- 康乐:安乐、快乐的意思。
- 求岩穴:求索山洞,隐喻寻求避世之所。
- 瘦马黄埃:瘦弱的马在黄土中行走,喻指艰难旅途。
- 贻赠:留下并赠与,常用于赠诗或赠书。
- 挥麈:挥动羽扇,形容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理想的归宿。
- 虎羞龙圣:比喻伟大的事物或人物失去了光辉、威风,常用以表示时光荏苒或失落感。
- 北燕南楚:指代古代的地理区域,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敬梓,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因其文学才华而闻名。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吴敬梓流亡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深刻展现了吴敬梓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长廊尘黦”引入,立刻设定了一个幽静却略显杂乱的环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诗中“瘦马黄埃,明驼紫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
对于“虎羞龙圣”,诗人以对比手法,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追忆春草鸣禽”的描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温暖的回忆,体现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十分细腻,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不屈。同时,诗中对“神鬼”的提及,隐喻着对生活中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寄托。最后一句“纱笼何日,木兰花正盈树”更是点明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廊尘黦:开篇即用清晰的环境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却有些杂乱的氛围。
- 是吾家康乐: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与归属感。
- 旧曾题处:暗示过往的美好时光,寄托了对往事的怀念。
- 一自旁求岩穴里:象征隐逸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逃避心理。
- 争说拔茅连茹: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对世俗之事的无奈与无力感。
- 瘦马黄埃,明驼紫陌:描述艰辛的旅途,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挟策长安去:表露出前往理想之地的愿望。
- 虎羞龙圣:象征伟大事物的失落,喻指理想的破灭。
- 祇留贻赠诗句:留下的诗句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与反思。
- 追忆春草鸣禽:唤起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增添了温暖的情感。
- 老大转伤漂泊甚:表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伤感。
- 分手北燕南楚:强调离别的痛苦,表现出对故乡的思恋。
- 花雨空祠:描绘出一种寂寥的景象,充满了惆怅。
- 江声虚壁:暗示生活的空虚与无奈。
- 神鬼应呵护:对神秘力量的期待与信仰。
- 纱笼何日,木兰花正盈树:展望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虎羞龙圣”,通过对比传达失落感。
- 意象:诗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如花雨、江声,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拟人:如“神鬼应呵护”,赋予自然与超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廊:象征归属与宁静。
- 瘦马:象征艰辛的生活。
- 木兰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理想
- B) 乡村
- C) 战争
- “虎羞龙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失落
- C) 快乐
- 诗中提到的“纱笼何日”寓意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认同
答案:
- A) 繁华与理想
- B) 失落
- A)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吴敬梓与李白的诗作对比,吴的作品更显沉郁与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浪漫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敬梓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