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山河)》
时间: 2025-01-06 07:0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山河) 作者: 柴望 〔宋代〕
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
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
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
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
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
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
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
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
白话文翻译
登高回首,感叹这山河已破碎,如今又剩下什么呢?
台上的金仙早已离去,零落的梅花和柳树令人心伤。
双塔在云中飞舞,六桥在水中流淌,风景依旧如昔。
凤笙和龙管的乐声,还有谁能肠断重奏?
听说在凝碧池边,宫槐叶子悄然落下,舞马衔杯酒的场景依然。
旧恨在春风中难以消散,新恨又层层叠叠地增加。
燕子楼高耸,乐昌的镜子遥远,只有人比花枝更加瘦弱。
满怀伤感,泪水暗自沾湿了我的衣袖。
注释
- “登高回首”:意指登高后回望,暗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 “金仙空已去”:指昔日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 “双塔飞云”: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曾经的辉煌。
- “凤笙龙管”:古代乐器,象征文化的繁荣。
- “燕子楼高”:燕子楼是一个代表性建筑,象征着高处的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望,字君璧,号桂洲,宋代诗人,以抒情诗闻名,擅长描绘山河风景与人情冷暖,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山河破碎之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感情的抒发,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无奈。
诗歌鉴赏
《念奴娇(山河)》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的词作,诗人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国家沧桑的深切思考。首句“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故国的无尽惋惜与感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如“台上金仙空已去”、“双塔飞云、六桥流水”,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流露出对曾经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失去的哀伤。后文提到的“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则传达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过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茫然与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收尾,极具感染力。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柴望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悲凉且深刻的情感世界,令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诗人站在高处回首,感叹国家的沦亡,提出对现状的质疑。
- “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昔日的美好已不再,梅花与柳树的凋零象征着失去的青春与希望。
- “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虽然景色未变,但往日的辉煌已成往事,反衬出情感的孤独。
- “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乐器声响起,但演奏者的心中却充满了悲伤与怀念。
- “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场景,然而却是对过往的感伤回忆。
- “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旧恨难以消除,新恨又接踵而至,情感的复杂纠缠。
- “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高楼远镜,象征着人的孤独与衰落。
- “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情感的积累与流露,泪水无声地浸湿了衣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破碎比作自然景物的凋零,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结构工整,富有韵律感。
- 形象化:通过具体的景物展现情感,使得抽象的忧愁变得可感可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深刻展现了对国家沦陷的痛惜与对往昔美好的怀念,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国家与故乡,代表着诗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 梅、柳:象征着凋零与失去,反映诗人内心的伤感。
- 凤笙龙管:文化的象征,暗示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孤独。
- 燕子楼:象征着高处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首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伤感
C. 无聊
答案:B -
“凤笙龙管”中的“凤笙”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旧恨春风吹不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国家破碎后的忧伤,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念奴娇(山河)》 vs 《春望》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痛惜,但柴望的词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整体的苦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柴望诗文集》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