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东林后回寄修睦》

时间: 2025-01-06 13:39:01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

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
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
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从香社告别了你,走出薜萝的幽径。
傍晚时分,踏上巾舄,已然感觉到世俗的纷扰很是多。
远道上,芳草萦绕,遥远的天空与白浪相映成趣。
南朝就在天边,我这次前行又将经过。

注释:

  • 香社:指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所,通常在花香四溢的地方。
  • 薜萝:一种藤本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清幽。
  • 巾舄:巾帕和鞋子,指出行时的装束。
  • 俗尘:指世俗的纷扰与杂事。
  • 芳草:指美好的草地,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白波:指海浪,象征着遥远与无尽的旅途。
  • 南朝:指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寓意着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希言,号东山。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学习诗文,后出家为僧。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佛教哲理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感慨。同时,诗中提到的南朝,暗指历史的流逝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别”字为主线,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借助具体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诗人在告别之时,心中难免涌起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接下来的“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诗人踏上归途,感受到世俗的纷扰,仿佛一切美好都被繁杂的生活所掩盖。这里的“巾舄”不仅仅是出行的装束,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芳草与白波交相辉映,象征着美好的向往与诗人心灵的宁静。尽管身处纷扰的俗世,但自然的美景依然能给予人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即将再次经历这一切,感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从香社:诗人回忆起昨夜与友人的欢聚,香社暗示着温馨的氛围。
  2. 辞君出薜萝:离别的时刻,走出自然的幽径,带着不舍与惆怅。
  3. 晚来巾舄上:傍晚时分,踏上归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4. 已觉俗尘多:感受到世俗的繁杂与纷扰,内心的宁静被打扰。
  5. 远路萦芳草:旅途上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
  6. 遥空共白波:描绘了远方的海浪,与心灵的遥远连接。
  7. 南朝在天末:历史的回眸,感慨人生的无常。
  8. 此去重经过:说明自己将再次经历这一切,时间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如“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展现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社:象征着温馨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 薜萝:代表自然的幽静与雅致。
  • 芳草:寓意着美好与希望。
  • 白波:象征着遥远的旅途与无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社”指的是: A. 一种花
    B. 文人雅集的场所
    C. 一种社交活动
    D. 一种宗教仪式

  2.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中的“薜萝”象征着: A. 友谊
    B. 离别
    C. 自然之美
    D. 生活的烦恼

  3. “南朝在天末”中提到的“南朝”是指: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朝代
    C. 诗人的故乡
    D. 旅行的目的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齐己的《别东林后回寄修睦》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但齐己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慨,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齐己的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王维则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齐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