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渚偶作》

时间: 2025-01-19 15:50:00

无味吟诗即把经,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

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渚偶作
作者: 齐己 〔唐代〕

无味吟诗即把经,
竟将疏野访谁行。
身依江寺庭无树,
山绕天涯路有兵。
竹瓦雨声漂永日,
纸窗灯焰照残更。
从容一觉清凉梦,
归到龙潭扫石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无奈与淡然,诗人在无趣的吟诗中寻找安慰,却不知道该去访求谁的教诲。身处江边的寺庙,四周荒凉无树,环山而行的路上似乎潜藏着危险。雨声打在竹瓦上,伴随漫长的日子,纸窗内的灯光照亮了漆黑的夜晚。诗人悠然入梦,梦中清凉,最终回到龙潭,清扫石上的棋盘,象征着一种宁静的归宿。

注释:

  • 无味:没有趣味,指吟诗这件事显得枯燥乏味。
  • 疏野:指荒凉的乡野。
  • 江寺:江边的寺庙。
  • 庭无树:庭院中没有树木,显示出环境的荒凉。
  • 山绕天涯路有兵:形容四周的山环绕,出行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士兵,暗含危险。
  • 竹瓦:竹子做的瓦片,古代常用作房屋的屋顶。
  • 漂永日:形容雨声在漫长的日子中回荡。
  • 残更:夜深时分,指更深的时候。
  • 清凉梦:悠然自得的梦境。
  • 龙潭:传说中的龙的栖息地,象征灵性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0年,卒于769年,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齐己的诗歌通常富有哲理,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内心渴望宁静与和谐。诗中表现出一种对诗歌创作的怀疑与自我反思,通过描绘周遭环境映射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歌鉴赏:

《荆渚偶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无趣的诗歌创作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开头“无味吟诗即把经”,直指诗歌创作的无趣,仿佛在自言自语。随之而来的“竟将疏野访谁行”,则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迷茫与无奈。诗人身处江边的寺庙,环境的荒凉无树,隐喻着他内心的孤独。

“山绕天涯路有兵”一句,则暗示着生活中的不安与危险,仿佛在说人生路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竹瓦雨声漂永日”描绘了诗人安静而又孤独的生活状态,雨声伴随着漫长的日子,增加了诗的情感厚度。

最后两句“从容一觉清凉梦,归到龙潭扫石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他在梦中寻求一份清凉的宁静,最终回归到龙潭,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与自我救赎。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自我的追寻,是对生命深刻的反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味吟诗即把经”:诗人在吟诗时感到乏味,诗歌似乎成为了一种枯燥的修行。
  2. “竟将疏野访谁行”:对外界的疏远感叹,不知该去向谁寻求指引。
  3. “身依江寺庭无树”:身处江边寺庙,周围没有树木,环境显得更加荒凉。
  4. “山绕天涯路有兵”:四周的山环绕,出行的路途似乎充满了危险。
  5. “竹瓦雨声漂永日”:雨声在竹瓦上响起,伴随漫长的日子。
  6. “纸窗灯焰照残更”:纸窗中灯光照亮了黑暗,暗示着夜晚的孤独。
  7. “从容一觉清凉梦”:在梦中感到清凉与宁静。
  8. “归到龙潭扫石枰”:象征着归属与宁静,扫除心灵的杂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创作比作一种修行,暗示其乏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竹瓦”、“龙潭”等,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孤独、无奈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追寻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归宿,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寺:象征宁静、孤独的生活环境。
  • 竹瓦:代表自然与传统,体现诗人的生活状态。
  • 雨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静。
  • 龙潭:象征理想与归宿,具有神秘感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味吟诗即把经”的意思是: A. 诗歌创作充满乐趣
    B. 诗歌创作显得无聊
    C. 诗歌是人生的修行
    D. 诗人对诗歌很有信心

  2. “身依江寺庭无树”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什么感受? A. 热闹
    B. 荒凉
    C. 美丽
    D. 繁华

  3. 诗中“归到龙潭扫石枰”的意象象征: A. 归宿与宁静
    B. 冒险与挑战
    C. 诗歌的创作
    D. 离别与孤独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荆渚偶作》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沉思。齐己的诗表现出更多的孤独感,而王维的诗则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和谐。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但表达的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