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汪信民二首 其二 谢薖 〔宋代〕
系缆符离日,君行殊未归。 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 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 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
白话文翻译:
在符离系缆的那天,你出行还未归来。 寄信询问毫杜的情况,梦中却向着江西。 不见你挥动犀牛角柄的扇子,突然惊觉马蹄声响。 殷勤地准备鸡肉和黍米,多谢德公的妻子。
注释:
- 系缆:指船只停泊。
- 符离: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在之地。
- 毫杜:地名或人名,具体不详。
- 江西:指今天的江西省一带。
- 挥犀柄:指挥动犀牛角柄的扇子,可能是一种身份或习惯的象征。
- 响马蹄:形容马蹄声响,可能暗示有人归来。
- 殷勤:热情周到。
- 鸡黍:指简单的饭菜,这里表示热情招待。
- 德公妻:指德公的妻子,德公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薖(约1074-1116),字幼槃,号竹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与兄谢逸并称“临川二谢”。谢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薖寄给友人汪信民的第二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归来的期盼。诗人在符离等待友人归来,寄信询问友人的情况,并在梦中向着江西方向,可能是因为友人去了江西。诗中还提到了德公的妻子,可能是诗人在等待期间受到了德公妻子的热情招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诗中“系缆符离日,君行殊未归”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在之地和友人未归的情况,透露出一种焦急和无奈。“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梦中向着江西,可能是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想象。“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通过对比和转折,增强了诗中的情感张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惊喜和期待。最后两句“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则展现了诗人在等待期间受到的热情招待,以及对德公妻子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系缆符离日,君行殊未归”:诗人所在的地点是符离,友人出行未归,诗人在这里等待。
- “寄书问毫杜,有梦向江西”:诗人寄信询问友人的情况,并在梦中向着江西方向,可能是因为友人去了江西。
- “不见挥犀柄,顿惊响马蹄”:诗人不见友人挥动犀牛角柄的扇子,突然听到马蹄声,可能是友人归来的信号。
- “殷勤具鸡黍,多谢德公妻”:诗人在等待期间受到了德公妻子的热情招待,对此表示感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见挥犀柄”和“顿惊响马蹄”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情感张力。
- 转折:通过“君行殊未归”和“顿惊响马蹄”的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惊喜和期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和期盼。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友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在等待期间受到的热情招待,以及对德公妻子的感激之情。
意象分析:
- 系缆:象征着等待和停留。
- 挥犀柄:可能是一种身份或习惯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熟悉和思念。
- 响马蹄:象征着友人归来的信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惊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系缆符离日”中的“符离”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 诗中“有梦向江西”中的“江西”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 诗中“不见挥犀柄”中的“挥犀柄”是指什么? A. 扇子 B. 剑 C. 笔
- 诗中“殷勤具鸡黍”中的“鸡黍”是指什么? A. 简单的饭菜 B. 贵重的礼物 C. 药材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逸的《寄汪信民二首》其一,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谢薖的《寄汪信民二首》其二与谢逸的《寄汪信民二首》其一,都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但谢薖的诗更加简洁直接,而谢逸的诗则更加含蓄深沉。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谢薖的《寄汪信民二首》其二,都是通过梦境表达思念,但苏轼的诗更加抒情,而谢薖的诗则更加写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谢薖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了谢薖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