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唱和诗》
时间: 2024-12-29 18:4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饮酒唱和诗
作者: 童颐 〔宋代〕
两轓来自殿东西,要使旴民习俗移。
可但官条扶世教,更从乡饮叙伦彝。
一堂礼乐情何厚,四面衣冠乐有仪。
我老亦陪宾席后,蹒跚非据只心知。
白话文翻译:
两辆轿子从殿宇的东西两边来,想要使乡里的民俗得到改变。
不过只靠官条来扶持世俗教育,还不如通过乡饮来叙述伦理道德。
一堂的礼乐情意是多么深厚,四周的衣冠也是有礼有仪。
我年老了,也在宾客的席位后面,虽然走得蹒跚,但内心明白其中的道理。
注释:
字词注释:
- 轓:轿子,这里指代载人的交通工具。
- 旴民:乡里的人民。
- 官条:官方的规章制度。
- 世教:世俗的教育。
- 伦彝:伦理道德和习俗。
- 礼乐:礼仪和音乐,这里指代传统的文化氛围。
- 衣冠:指代着装和仪表。
- 蹒跚:形容走路缓慢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涉及到的“礼乐”思想源于儒家文化,强调礼仪和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童颐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诗风清新,擅长描写乡土生活和人情世故。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社会伦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乡饮的场合,反映了诗人在乡间饮酒时对乡土习俗、礼仪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乡饮酒唱和诗》是一首反映乡村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诗作。诗中通过饮酒这一乡村社交活动,展现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上的礼仪和情感。开篇提到“轓来自殿东西”,不仅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外来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诗人认为,单靠官府的规章制度来引导民俗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反而更应该通过乡间的饮酒聚会来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
“礼乐情何厚,四面衣冠乐有仪”一句,展示了乡间聚会的和谐氛围和衣着的得体,强调了礼仪在社交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最后一联中,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年老的状态,虽走得蹒跚,但内心依然明白这些礼仪和情感的真谛,突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与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深沉厚重,展示了童颐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礼仪的珍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轓来自殿东西:描绘了乡饮场景,轿子的到来象征着社交活动的开始。
- 要使旴民习俗移:表达了对改变乡土习俗的期待。
- 可但官条扶世教:指出单靠官府的规范无法真正改变民俗。
- 更从乡饮叙伦彝:强调通过乡饮来传承伦理和道德更加有效。
- 一堂礼乐情何厚:表现出聚会中的礼仪和音乐氛围是多么深厚。
- 四面衣冠乐有仪:四周的人们衣着得体,显示出对礼仪的重视。
- 我老亦陪宾席后:诗人自己也在聚会的后面,显示出谦逊。
- 蹒跚非据只心知:虽然走路慢,但心中明白礼仪的重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来自殿东西”,增强了音律感。
- 比喻:没有直接的比喻,但通过场景的描绘传达情感。
- 人称变化: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增强了亲密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乡饮为背景,探讨了传统礼仪和伦理道德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社交礼仪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轓:象征着社交和交流。
- 礼乐:象征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 衣冠:象征着礼仪和身份。
- 蹒跚:象征着年老的智慧与体力的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轓”指的是什么?
A. 交通工具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饮品 -
诗人认为改变乡民习俗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A. 通过官条
B. 通过乡饮
C. 通过书籍 -
“蹒跚非据只心知”中,“蹒跚”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年轻人的活力
B. 年老人的状态
C. 乡民的活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乡村饮酒的闲适与哲理,强调自然和内心的和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饮酒表达思乡之情,展现了家庭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