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亘古留清气,虚空一鉴磨。
晚花凉照影,秋水静无波。
不识圆时好,谁怜缺处多。
闲云如解得,莫向月前过。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这清冷的气息就留存于天地之间,空旷的夜空宛如一面磨光的镜子。傍晚时分的花影在凉风中静静照映,秋天的水面一片平静,毫无波澜。我不知道何时是圆满的时刻,谁又会可怜这缺失的时光。闲云如果能够理解,就不要在明月前逗留。
注释:
- 亘古:自古以来。
- 清气:此处指清冷的气息,代表一种高洁的气质。
- 虚空:指广阔的天空。
- 照影:花的影子在光下照映。
- 无波:没有波动,形容水面平静。
- 圆时:指月圆的时刻。
- 缺处多:指缺失的地方很多。
- 闲云:无所事事的云朵。
- 莫向月前过:不要在月光下逗留,暗示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典故解析:
- 月亮: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诗中提到的“圆时”与“缺处”正是对月亮圆缺变化的反思,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淑,清代女诗人,因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而受到后世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作者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孤独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望夜见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作者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与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亘古留清气,虚空一鉴磨”以清新冷冽的意象开篇,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仿佛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我心境的探索。接下来“晚花凉照影,秋水静无波”则引入了时节的变换,晚花的影子在凉风中摇曳,与秋水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不安。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不识圆时好,谁怜缺处多”表达了对完美与缺憾的深刻感悟,似乎在言说人生中的圆满与不圆满,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最后“闲云如解得,莫向月前过”则是一种自我告诫,提醒自己不要迷失在月光的美丽中,而应回归本心,这蕴含了对人生的警醒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一种清冷、孤独而又哲理的意境,既有对外界美的欣赏,也有对内心灵的深刻反省,显示出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亘古留清气:强调古老的清气在天地间的恒久存在,暗示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感。
- 虚空一鉴磨:将夜空比作一面光滑的镜子,体现出一种宁静与美。
- 晚花凉照影:描绘傍晚花朵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秋水静无波:表现秋水的宁静,象征内心的平和。
- 不识圆时好:反思人生的圆满与缺失。
- 谁怜缺处多:表达对缺失的不满与思考。
- 闲云如解得:如果闲云能够理解人生哲理。
- 莫向月前过:告诫自己不要沉迷于美好的事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空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将云朵赋予理解的能力,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圆时好”与“缺处多”,形成强烈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强调了对待美好事物的理智与克制。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孤独,反映出人生的变化。
- 秋水:代表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闲云:象征着无所事事,但也隐喻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圆时”是指什么?
A. 月亮的圆满时刻
B. 一年的圆满
C. 诗的完整性 -
“不识圆时好,谁怜缺处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与思考
C. 忧伤 -
诗中“虚空一鉴磨”有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范淑的《望夜见月》都是以月亮为主题,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范淑则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清代诗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