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晴便是看花时,不觉飘香已满枝。小道山翁如具眼,绿阴初试更相宜。
白话文翻译:
这时候刚好天气晴朗,是观察花朵的最佳时机。没想到花香已经满枝飘散。小路旁的山翁似乎有着极好的眼力,绿荫初显得更加宜人。
注释:
- 才晴:刚刚放晴。
- 看花时:指观赏花卉的时节。
- 不觉:不知不觉中。
- 飘香:花香四散。
- 山翁:山中的老人,常指隐者或有智慧的人。
- 具眼:形容目光敏锐或能看透事物。
- 绿阴:指树木投下的阴影。
- 初试:刚刚显露出来。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山翁”可引申为隐士的形象,古代文人常以隐士自居,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固,号惭愧,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镃晚年,时值春天,借花香和绿阴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欣赏与感悟。
诗歌鉴赏:
《走笔和曾无逸掌故约观玉照堂梅诗六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生机的春日诗作。开篇以“才晴便是看花时”引入,巧妙地设定了时间背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花香四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春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的“小道山翁如具眼”则引入了人物形象,山翁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对生活的深思。山翁似具慧眼,象征着对世间事物的洞察力,诗人通过这种比喻,传达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一句“绿阴初试更相宜”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自然的绿意,表现出春天的初生之美。这句不仅描绘了景象,更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赞美和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晴便是看花时:开头设定了天气晴朗的环境,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正是赏花的好时机。
- 不觉飘香已满枝:转而描绘花香四溢的情境,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 小道山翁如具眼:引入山翁形象,隐喻智慧与洞察力,仿佛他能看透花香的奥秘。
- 绿阴初试更相宜:结尾描绘绿荫的宜人,传递出和谐自然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翁比作具慧眼的人,生动形象。
- 拟人:花香似乎有了生命,能够自发地飘散。
- 对仗:句式整齐,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花香和绿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中的山翁则象征着智慧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开始。
- 香:代表自然的芬芳,令人愉悦。
- 山翁:隐士的象征,代表智慧和宁静。
- 绿阴:自然的庇护,象征和谐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才晴”意味着什么?
- A. 天气阴沉
- B. 刚刚放晴
- C. 雨后初晴
-
“小道山翁如具眼”中的山翁象征什么?
- A. 盲人
- B. 智慧与洞察力
- C. 年长者
-
本诗主要描绘的季节是?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镃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和花香,而王维则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