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张栻 〔宋代〕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 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红色荷花映照在碧绿的水波上,晚间的凉爽如何能抑制这野外的情趣呢? 倚靠在城墙上更觉得观赏山景的稳定,进入屋内还能欣喜地看到更多的月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蕖:红色的荷花。
- 镜: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 柰此:如何,怎样。
- 野情:野外的情趣。
- 凭城:倚靠在城墙上。
- 看山稳:观赏山景的稳定感。
- 入户:进入屋内。
- 得月多:看到更多的月亮。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荷花、山景和月光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南书院的自然美景,通过“红蕖”、“绿波”、“山”、“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首句“四面红蕖镜绿波”以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次句“晚凉柰此野情何”表达了作者对野外情趣的喜爱。后两句“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体现了他在宁静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红蕖”和“绿波”的对比,描绘了荷花的鲜艳和水面的平静,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次句“晚凉柰此野情何”表达了作者对晚间凉爽和野外情趣的喜爱。
- 第三句“凭城更觉看山稳”通过“凭城”和“看山稳”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在城墙上观赏山景时的稳定感。
- 末句“入户还欣得月多”则展现了作者进入屋内后,欣喜地看到更多月光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镜绿波”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后两句中的“凭城”与“入户”,“看山稳”与“得月多”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荷花、山景和月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蕖:象征美丽和纯洁。
- 绿波:象征平静和宁静。
- 山:象征稳定和坚实。
- 月:象征光明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蕖”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荷花 B. 红色的叶子 C. 红色的石头 D. 红色的花瓣
-
诗中“镜绿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忙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生活 C. 热闹的社交生活 D. 忙碌的工作生活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和自然的热爱。
- 吕祖谦的《题临安邸》:描绘了临安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而朱熹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