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马迹桥》

时间: 2025-01-19 20:12:14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

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元晦马迹桥 张栻 〔宋代〕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请随我前往马迹桥,何必乘鹤飞向云霄。为何如此殷勤地登高远眺,不是因为山僧的苦苦相邀。

注释: 字词注释:

  • 便请:即请。
  • 行从:随行。
  • 马迹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游历之地。
  • 何须:何必。
  • 乘鹤:比喻飞升成仙。
  • 簉丛霄:飞向云霄。
  • 殷勤:热情周到。
  • 底事:为何事。
  • 登临:登高望远。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苦见招:苦苦相邀。

典故解析:

  • 乘鹤:源自道教传说,鹤常被视为仙鸟,乘鹤象征飞升成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诗文多表达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为和友人元晦之作,表达了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为张栻与友人元晦游历至马迹桥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便请行从马迹桥”,直接邀请友人同行,显得亲切而自然。次句“何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认为与友人同行胜过独自飞升。后两句“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便请行从马迹桥”,直接邀请友人同行,显得亲切而自然。
  • 次句“何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超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 第三句“殷勤底事登临去”,询问友人为何如此殷勤地登高远眺,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 末句“不为山僧苦见招”,强调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乘鹤簉丛霄”用乘鹤飞升的典故,比喻飞升成仙,表达了对世俗超脱的向往。
  • 反问:“殷勤底事登临去”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对友情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超脱态度。诗人认为与友人同行胜过独自飞升,即使山僧苦苦相邀,也不为所动,只愿与友人同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迹桥:地名,象征游历之地。
  • 乘鹤:象征飞升成仙。
  • 丛霄:象征云霄。
  • 山僧:象征山中的僧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迹桥”是: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植物名
  2. 诗中“乘鹤簉丛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殷勤底事登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欣赏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对山僧的感激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春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 吕祖谦《游山西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栻《和元晦马迹桥》与朱熹《春日》: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但张栻的诗更强调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张栻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