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
时间: 2025-01-04 09:4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雁过妆楼
作者: 赵熙 〔清代〕
小队西风,年年是秋晴一字排空。
自春别去,应讶战血飞红。
羡而无家天地外,计程万顷水云中。
又相逢乱山画角,身世霜枫。
人言潇湘似玉,问翠苔夜宿,曾梦卢龙。
万方多难,何地更著渔翁。
声声唤人泪落,况铁甲沙场书未通。
三更雨,正向南飞去,千岩佛钟。
白话文翻译
小队的西风吹来,年年都在晴空中排成一行。
自从春天离去,想必对战场上飞溅的鲜血感到惊异。
羡慕却无家可归,在这天地之间,漂泊在广阔的水云之中。
又一次在乱山中听到角声,感叹自己的身世如同霜枫。
人们说潇湘的景色宛如美玉,问那翠苔夜宿,曾经做过卢龙的梦。
四方多难,何处能找到渔翁的安宁?
阵阵呼唤声中泪水落下,况且铁甲沙场的书信还未送达。
三更时分,雨正向南飞去,千山万水中传来佛钟的声音。
注释
- 小队西风:形容秋天的西风,通常在秋季时节出现。
- 战血飞红:指战争中流出的鲜血。
- 羡而无家:羡慕他人的安稳生活,而自己却无家可归。
- 卢龙:古地名,指今河北地区,常用于诗中代指远方或故乡。
- 铁甲沙场:指战场上的武器装备,隐喻战争的残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哲理,常常借景抒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新雁过妆楼》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和对故乡思念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赵熙通过描绘西风、秋晴、乱山、翠苔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秋景图,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乡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战血飞红”,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羡慕与无奈交织在一起,突显了在战争与自然的对比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助。
“声声唤人泪落”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的深切情感,泪水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三更时分,雨声和佛钟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使人倍感忧伤。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队西风:描绘秋风,暗示时节的变迁。
- 年年是秋晴一字排空:表达时间的无情,秋天的晴空带来孤寂。
- 自春别去,应讶战血飞红:从春天离开后,感受到战争带来的血腥和惊异。
- 羡而无家天地外:羡慕他人的安稳生活,自己却漂泊无依。
- 计程万顷水云中:在浩瀚的水云之间,流浪无定。
- 又相逢乱山画角:在喧闹的山中再度相遇,感叹身世。
- 身世霜枫:将自身的境遇比作霜冻的枫树,象征孤独与凋零。
- 人言潇湘似玉:提到潇湘的美丽,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问翠苔夜宿,曾梦卢龙:询问夜宿的地方,回忆起梦中的故乡。
- 万方多难,何地更著渔翁:在困境中寻找安宁与归属。
- 声声唤人泪落:呼唤声中,泪水潸然落下,表达思念。
- 况铁甲沙场书未通:战场的书信未能寄到,象征信息的滞后与无奈。
- 三更雨,正向南飞去,千岩佛钟:深夜的雨声与佛钟声交错,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世比作霜枫,表达孤独。
- 拟人:西风、小队等具有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万方多难,何地更著渔翁”,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写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战血:象征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折射出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
- 水云:象征着渺小的人生与浩瀚的自然,隐喻人生的漂泊与不安。
- 霜枫:比喻诗人孤独的身世,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佛钟: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带有宗教的意味,暗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战血飞红”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景象
- B. 战争带来的鲜血
- C. 自然的美丽
-
“羡而无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愉快
- B. 失落与无奈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翠苔”主要象征:
- A. 美丽的风景
- B. 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比较赵熙的《新雁过妆楼》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赵熙更多地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思乡情,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熙诗文集》
以上内容为《新雁过妆楼》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