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皎然师见访书赠》

时间: 2025-01-04 10:15:49

金锡锵然款蠹关,云膏浓渚对跳峦。

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

旧社久抛魂梦破,近诗才举骨毛寒。

池轩夜静且留宿,往往自将秋籁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皎然师见访书赠
金锡锵然款蠹关,
云膏浓渚对跳峦。
清如霜月三五夕,
瘦似烟篁一两竿。
旧社久抛魂梦破,
近诗才举骨毛寒。
池轩夜静且留宿,
往往自将秋籁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皎然老师来访的欢喜之情。诗中描绘了金色的锡器在轻声敲击着门扉,像是对山峦的呼唤。夜空如霜月般清澈,细瘦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过去的社团因时间而疏远,心中梦境也随之破碎。最近写的诗篇中,情感依然寒冷。宁静的池边,夜晚静谧,不妨留宿一夜,时常自弹秋天的乐音。

注释:

  • 金锡:指金色的锡器,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 蠹关:指门的敲击声,形象地表达了来访的友人。
  • 云膏浓渚:形容景色的美丽,像浓厚的云彩和波光粼粼的水面。
  • 霜月:指清冷的月光,常用来形容秋冬季节的清冷。
  • 烟篁:指细长的竹子,形容其瘦弱的姿态。
  • 旧社:指过去的社交圈或团体。
  • 骨毛寒:形容诗作中的情感冷清。
  • 秋籁:指秋天的音乐,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情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逋(967-1028),字景山,号孤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画家。林逋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受到后人推崇。他一生隐居,崇尚自然,作品多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林逋晚年,正值他隐居生活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师友重聚的愉悦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喜皎然师见访书赠》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重聚的欢愉。诗的开篇“金锡锵然款蠹关”以声音的描绘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气氛,仿佛可以听到轻轻的敲门声。接下来的描绘“云膏浓渚对跳峦”,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渲染,增强了诗的美感,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清幽。

诗中“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则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而“旧社久抛魂梦破,近诗才举骨毛寒”则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尽管友人相聚,但往昔的社交圈已然淡去,心中难免涌起一丝寒意。

最后的“池轩夜静且留宿,往往自将秋籁弹”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宁静的夜晚与友人共处,弹奏秋日的乐曲,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金锡锵然款蠹关”:金色的锡器在轻声敲击着门扉,迎接友人的到来。
    • “云膏浓渚对跳峦”:描绘了美丽风景,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清如霜月三五夕”:夜空清澈如霜月,暗示时间的宁静与孤独。
    • “瘦似烟篁一两竿”:细长的竹子在风中摇曳,表现出一种纤弱的美感。
    • “旧社久抛魂梦破”: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与失落感。
    • “近诗才举骨毛寒”:近期的诗作中流露出一种冷清的情感。
    • “池轩夜静且留宿”:邀请友人在静谧的夜晚共度良宵。
    • “往往自将秋籁弹”:自弹自唱,享受秋夜的清幽。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清如霜月”与“瘦似烟篁”的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添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重聚的欢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往昔岁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宁静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金锡:象征高贵与友谊的珍贵。
  • 霜月:象征清冷与孤独。
  • 烟篁:象征纤弱与脆弱的生命状态。
  • 旧社:象征过往的友情与社交生活。
  • 秋籁:象征宁静的心境与独处的乐趣。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林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金锡锵然款蠹关”中的“蠹关”指的是:

      • A. 书信
      • B. 门
      • C. 燕子
      • D. 竹子
    3. 诗中提到的“秋籁”是指:

      • A. 秋天的乐音
      • B. 秋天的霜
      • C. 秋天的雨
      • D. 秋天的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题都城南庄》崔护
  • 诗词对比

    • 林逋的《喜皎然师见访书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友情与怀旧,而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自我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林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