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时间: 2025-01-19 19:4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竹
作者: 林逋〔宋代〕
粉环匀束绿沉枪,
袅露差烟左山右。
卷箔乍惊双眼健,
倚阑寻觉百毛凉。
齐披古锦围山阁,
背迸寒犀过寺墙。
堪笑数根苍翠者,
强颜如立少年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竹的美丽景色。清晨,细雨蒙蒙,竹子如同粉色的环带一般,均匀地束缚着绿意盎然的竹子,烟雾缭绕,仿佛在左右的山间游走。卷起帘子,微风拂面,令人惊叹,倚靠在栏杆上,感受到阵阵凉意。四周的山阁披着古老的锦纱,寒风从寺墙外吹来,令人颇有几分寒意。看着那些苍翠的竹子,忍不住发笑,它们似乎在强颜欢笑,仿佛依然坚强地屹立在年轻的场景当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粉环:指竹子细腻的绿色,像粉色的环带一样。
- 袅露:指晨露轻轻摇曳,形成的雾气。
- 差烟:细烟缭绕的样子。
- 倚阑:倚靠栏杆,象征一种悠闲的状态。
- 百毛凉:形容微风带来的凉意。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多以自然景象为主,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新竹》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林逋的隐居生活有关,他在隐居中观察自然,感受到竹子的生机与活力,因而作此诗以表达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清新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新竹》是一首生动描绘竹子风姿的诗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竹林的清晨景象,展现了竹子在清风细雨中摇曳的情景。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开篇用“粉环匀束绿沉枪”勾勒出竹子的形态,生动而形象。接着,诗人通过“袅露差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仿佛读者能感受到晨露的轻柔与凉意。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对环境的描绘,诗人“倚阑寻觉百毛凉”,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对山阁和寺墙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空间感,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后两句“堪笑数根苍翠者,强颜如立少年场”,则是对竹子的拟人化描绘,竹子像年轻人一样坚定地屹立,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环匀束绿沉枪:形容竹子如环带般均匀地束缚着绿色,生动形象。
- 袅露差烟左山右:描绘晨露与烟雾交织的美丽景象,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
- 卷箔乍惊双眼健:微风卷起竹帘,令人惊讶,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倚阑寻觉百毛凉:表达诗人在栏杆旁感受到的微风与凉意,体现出一种悠闲的心境。
- 齐披古锦围山阁:描绘四周的山阁,增添了古朴的气息。
- 背迸寒犀过寺墙:寒风带着凉意从寺墙外吹来,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堪笑数根苍翠者:竹子虽苍翠,却也有其无奈,带有一丝幽默感。
- 强颜如立少年场:竹子像年轻人一样坚定,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粉环匀束”比喻竹子的形态,生动传神。
- 拟人:“强颜如立”,使竹子具有人的情感和姿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林逋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透过竹子的形象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
- 晨露:象征纯净与新生,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息。
- 山阁:暗示人文气息与自然的结合,增添了诗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粉环”指代什么? A. 竹子的形态
B. 山的轮廓
C. 露水的光泽
D. 诗人的心情 -
诗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竹子?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D. 对仗 -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春天的花园
B. 夏日的海滩
C. 清晨的竹林
D. 秋天的果园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郑板桥)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郑板桥的《竹石》与林逋的《新竹》同为以竹为题材,前者表现竹子的坚韧与不屈,而《新竹》则更侧重于竹林的生动景象与清新气息,二者在主题与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