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园得果廑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白话文翻译
在园子里辛苦种植,终于得到了丰收的果实,但却无奈孩子们和鸟雀来捣乱。已经用刺棘插上了竹竿,准备笋子的生长,却又铺开渔网来保护樱桃。
注释
- 廑(jiān):果实丰收的样子。
- 搔(sāo):骚扰、打扰的意思。
- 樊笋(fán sǔn):指茁壮生长的竹笋。
- 渔网(yú wǎng):用来捕捉鱼类的网,这里比喻用来保护樱桃的工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较为显著的典故,但它反映了农田劳作的艰辛和对丰收的期待,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逢辰,吴兴人(今浙江湖州)。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以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而著称。范成大的诗风清新自然,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晚年创作的一组田园诗,旨在表达对农田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诗中反映了农民的辛劳和对丰收的期待,同时也表现了生活中的烦恼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农民在辛勤耕作后收获果实的喜悦,同时又遭遇到来自儿童和鸟雀的骚扰,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双重感受。前两句“种园得果廑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中,诗人用“得果”和“偿劳”来表现丰收的喜悦,而“儿童鸟雀”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安宁,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后两句“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则进一步描绘了为了保护果实而采取的防护措施,体现了农民在劳动中所面对的挑战与困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既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又流露出生活中的烦恼,形成了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园得果廑偿劳:在园子里辛苦耕作,终于得到了丰收的果实,体现了劳动的回报。
- 不奈儿童鸟雀搔:孩子们和鸟雀的捣乱让人无奈,突显出即便有收获,也难免遭遇麻烦。
- 已插棘针樊笋径:已经用刺棘保护竹笋的生长,表现出农民的细心与劳作。
- 更铺渔网盖樱桃: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樱桃,显示出对收获的珍视与不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种园得果”与“不奈儿童鸟雀”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渔网”来比喻保护樱桃的手段,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农民辛勤耕作与丰收的对比,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果实:象征着劳动的成果和生活的希望。
- 儿童鸟雀:代表着生活中的干扰和烦恼。
- 樊笋、樱桃:象征着农田的生机与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儿童鸟雀”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喜悦
- B. 烦恼
- C. 劳动
- D. 收获
-
“种园得果廑偿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满足
- C. 无奈
- D. 忧伤
-
诗人用什么手段来保护樱桃?
- A. 用水浇灌
- B. 铺渔网
- C. 施肥
- D. 砍伐
答案
- B. 烦恼
- B. 满足
- B. 铺渔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描绘乡村生活的乐趣。
- 《春晓》: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但背景与情感基调不同,李白更多是对故乡的思念,而范成大则是对农田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