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时节,细雨洒落,沾湿了我的手巾,迎风而立,帽子也被风吹斜。花朵在山色中绽放,柳树静静地卧在水边,伴随着水声轻轻流淌。路边的石马巍然屹立,天空中纸鸢在鸣叫飞舞。人们在墦间散去后,乌鸟则在东西飞翔。
注释:
- 洒洒:形容雨水细小而稀疏的样子。
- 沾巾:指雨水沾湿了手巾。
- 披披:形容风吹动帽子的样子。
- 花燃:花朵在阳光照耀下,色彩鲜艳,仿佛在燃烧。
- 柳卧:柳树低垂,似乎在水边安卧。
- 石马:指路边的石雕马,象征着坚韧与不变。
- 纸鸢:指风筝,象征着童趣与欢乐。
- 墦间:墦,即坟墓,象征着清明扫墓的习俗。
- 乌鸟:指乌鸦等鸟类,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清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既是春天的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时刻。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沉重,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明日狸渡道中》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日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开头两句用“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描绘出清明时节的细雨与微风,给人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则通过对花与柳的描写,渲染出春日的生机与温暖,暗示着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而“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则转向具体的景物描写,石马的坚韧与纸鸢的轻盈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事的交融。最后两句“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则引导读者思考生与死的循环,也暗示了清明节扫墓后的人们离去,留下自由飞翔的乌鸟,似乎在传达对生命的思索与对逝者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诗人将清明的氛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洒洒沾巾雨:描绘清明时节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
- 披披侧帽风:风的吹拂让帽子斜挂,增添了生活的动感。
- 花燃山色里:花朵在阳光照耀下绚丽多彩,象征着生机。
- 柳卧水声中:柳树低垂,伴随着水声,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石马立当道:石马静立,象征坚韧与不变,展示了自然的永恒。
- 纸鸢鸣半空:风筝在空中飞舞,象征着欢乐与童趣。
- 墦间人散後:扫墓后人们离去,表现出对逝者的怀念。
- 乌鸟正西东:乌鸟自由飞翔,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燃烧的火焰,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柳树“卧”于水旁,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者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带来希望与生机。
- 花: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绽放。
- 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 石马:象征着坚韧与不变的信念。
- 纸鸢:象征着童趣与自由。
- 乌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无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洒洒沾巾雨”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清明
- D. 冬天
-
“柳卧水声中”中的“卧”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动感
- B. 宁静
- C. 忧伤
- D. 繁忙
-
诗中提到的“纸鸢”最能代表什么?
- A. 哀伤
- B. 自由与欢乐
- C. 生命的脆弱
- D. 逝去的时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
- 杜甫《春望》: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人间的苦难,与范成大的田园风光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