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至海丰
作者:刘克庄 〔宋代〕
渔盐旧俗惯恬熙,
兵火新民脱乱离。
石路树阴三十里,
今犹仿佛太平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丰地区的旧俗与新生活的对比。渔盐的传统生活方式一直安静而繁荣,然而由于战乱,新一代的民众经历了离散和苦难。尽管石板路上依旧长满树荫,走在这条路上,仿佛还回到了太平盛世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渔盐:指海边的渔业和盐业,旧时海丰的主要经济来源。
- 旧俗:指长期以来的传统习俗。
- 恬熙:安静而兴盛的样子。
- 兵火:指战争带来的破坏。
- 脱乱离:指人们摆脱了战乱的离散状态。
- 石路:用石头铺成的道路。
- 树阴:树木的阴影,表示夏日的凉爽。
- 仿佛:好像,似乎。
- 太平时:指安定的时代。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太平时”一词可用来指代历史上比较安稳的时期,如唐朝的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号天池,宋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刘克庄通过描述海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习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将至海丰》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歌,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渔盐旧俗与战后新民的生活,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反思。诗的开头“渔盐旧俗惯恬熙”描绘了海丰地区过去安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渔民与盐业的繁荣状态,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印象。然而,随着“兵火新民脱乱离”的出现,诗中瞬间转向了对战争破坏的控诉,突显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造成了人们的离散与苦难。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邃。
诗的后两句“石路树阴三十里,今犹仿佛太平时”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即使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依旧可以在这条充满树荫的石路上感受到昔日的太平,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盐旧俗惯恬熙:描述海丰的渔盐传统和习俗,表现出一种安宁与繁荣。
- 兵火新民脱乱离:揭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离散,显示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石路树阴三十里: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今犹仿佛太平时: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暗示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俗”与“新民”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 意象:石路与树阴构成了宁静的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同时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所经历的苦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盐:象征着传统与安宁的生活。
- 兵火:象征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 石路:象征着生活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 树阴:象征着自然的庇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旧俗”主要指什么?
A. 战争的习俗
B. 渔盐的传统
C. 城市生活 -
“兵火新民脱乱离”意指什么?
A. 新的民众生活安宁
B. 战争带来的离散
C. 旧习俗被遗忘 -
诗中“石路树阴三十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战后的废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生活的苦难。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间事态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王维的作品都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将至海丰》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