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难窥一字脚,空皱两眉头。
孤露无三乐,凄凉有四愁。
诗疵撚须改,丹走出神求。
元不离禅榻,当年遍九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阅读古书时的艰难与困惑,仿佛难以看清每个字的意义,眉头紧锁,充满了无奈。孤独的心境中,缺乏欢乐,充满了悲伤的愁绪。诗中的缺陷需要修改,渴望从中寻求灵感与创意。其实,自己的本心并未远离禅意,往昔的壮游遍及九州大地。
注释:
-
字词注释:
- “字脚”:指文字的底部,暗喻文字的深意。
- “眉头”:象征思考或困惑的状态。
- “三乐”:指人生的乐趣,古人常说“三乐”。
- “四愁”:表示心中的四种忧愁,愁苦重重。
- “诗疵”:指诗中的缺陷或错误。
- “丹”:在此指代诗情或灵感。
- “禅榻”:指修行的禅床,象征内心的宁静。
-
典故解析:
- 本诗涉及的是古典文化中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常用于表达诗人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与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明,号青云,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融入哲理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自身创作的困惑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开头两句“难窥一字脚,空皱两眉头”,不仅描绘了对文字的困惑,也隐含了对创作的无奈。诗人似乎感到孤独,无法在诗中找到快乐,而是被愁苦所包围。接下来的“诗疵撚须改,丹走出神求”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严格要求,希望能在创作中寻求灵感,从而突破困境。最后一句“元不离禅榻,当年遍九州”则展示了诗人内心对禅意的追求,尽管身处困境,但心中却依然怀有当年游历九州的壮志与豪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创作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难窥一字脚”:表明理解古书的困难。
- “空皱两眉头”:描绘因思考而皱起的眉头,表现出内心的困惑。
- “孤露无三乐”:说明内心孤独,缺乏生活的乐趣。
- “凄凉有四愁”:表达内心的悲凉和多重愁苦。
- “诗疵撚须改”:指对自己诗歌中的缺陷进行反思和修正。
- “丹走出神求”:渴望灵感的流出与创作的神奇。
- “元不离禅榻”:强调内心对禅意的追求。
- “当年遍九州”:回忆起往昔的精彩与豪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露无三乐,凄凉有四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通过“禅榻”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创作时的困惑与努力,同时也展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灵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眉头:象征思考与困惑。
- 三乐、四愁:分别象征快乐与悲愁,反映人生的复杂性。
- 禅榻:代表心灵的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难窥一字脚”中的“字脚”指什么?
- A. 文字的底部
- B. 字的笔画
- C. 字的结构
-
诗中提到的“三乐”主要指什么?
- A. 快乐的三种形式
- B. 人生的乐趣
- C. 诗歌的三个主题
-
诗中提到的“禅榻”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住所
- B. 内心的宁静
- C. 诗歌的创作工具
-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诗,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
-
诗词对比:
- 对比刘克庄的作品与苏轼的《赤壁赋》,二者均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偏向于个人内心的挣扎,而苏轼则更关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