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令人二首》

时间: 2025-01-14 02:34:41

乃翁自是里名儒,箴史遗言幼染濡。

设馔礼如初作妇,貤封谊不忍先姑。

色丝尤妙于前制,彤管从删以后无。

一事可纾存没恨,即今丹穴有双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郑令人二首
作者:刘克庄

乃翁自是里名儒,
箴史遗言幼染濡。
设馔礼如初作妇,
貤封谊不忍先姑。
色丝尤妙于前制,
彤管从删以后无。
一事可纾存没恨,
即今丹穴有双雏。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那位老人本是乡里的名士,
他的箴言和历史典籍从小就熏陶了我。
他设宴款待如同新婚的妻子,
而我对他的封赠和亲情更是难以割舍。
织出的彩丝比之前更为精美,
红色的笔管自从删改后便再无。
有一件事可以解开心中的遗憾,
如今丹穴(即墓地)里已经有双雏(即后代)。

注释:

  • 乃翁:此处指代去世的郑令人,表示尊重。
  • 里名儒:乡里的名士,指其学识渊博。
  • 箴史:古代的箴言和史书。
  • 设馔礼:设宴款待,礼仪周到。
  • 貤封谊:表示亲情和封赠的牵挂。
  • 色丝:指织物的彩色丝线。
  • 彤管:红色的笔管,暗指书法或文学成就。
  • 丹穴:指墓穴。
  • 双雏:比喻后代或后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孟弦,南宋诗人,生于福建,后为理宗之时的文士。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抒情见长。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挽郑令人二首》创作于郑令人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的悼念和敬仰之情。郑令人生前为人师表,深得人心,诗中流露出对其生前教诲的感激,以及对其离世的无奈和悲伤。

诗歌鉴赏:

本诗以悼念的形式表达了对郑令人的深切怀念。开篇通过对郑人的生平和影响进行回忆,反映出其在乡里的声望以及对后辈的熏陶。诗中提到的“设馔礼如初作妇”,形象地描绘了郑人对待朋友的热情和礼仪,显示出他的人格魅力和宽厚待人的精神。

“色丝尤妙于前制,彤管从删以后无”,则巧妙地借用织物和书法来隐喻郑人的才华和成就,既是对其艺术造诣的赞美,也透漏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一事可纾存没恨,即今丹穴有双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生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后世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延续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刘克庄作为南宋诗人对生命、友谊以及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乃翁自是里名儒:介绍郑人为乡里的名士,强调其学识。
  2. 箴史遗言幼染濡:提及郑人的教诲对诗人的影响,显示了他的德行。
  3. 设馔礼如初作妇:表现郑人的好客之道,形象生动。
  4. 貤封谊不忍先姑:表达对郑人亲情的珍视和不舍。
  5. 色丝尤妙于前制:通过织物象征郑人的艺术成就,赞美其才华。
  6. 彤管从删以后无:暗示郑人离世后,创作的减少,令人惋惜。
  7. 一事可纾存没恨:传达出一种生死哲学,表明对未来的希望。
  8. 即今丹穴有双雏:预示郑人后代的延续,给予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色丝”和“彤管”比喻郑人的才华与成就。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通过“丹穴”象征死亡的归宿,寄托对生命延续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郑人的追忆,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精神的继承,展现了生死相依的哲学观点,体现了诗人与郑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儒:象征智慧与品德。
  • 馔礼:象征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礼仪。
  • 色丝:象征美好与艺术成就。
  • 丹穴:象征死亡与安息。
  • 双雏: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设馔礼如初作妇”是用来描述什么? A. 郑人的学识
    B. 郑人的好客
    C. 郑人的衣着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丹穴”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郑人的怀念和敬仰。(对/错)

答案:

  1. B
  2. 墓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登高》——王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