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燕台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古苍茫空盛衰,燕台贤客姓名谁。
君看碣石岩中草,宁似昭王拥篲时。
黄金散尽余基没,易水萧条烽火飞。
白话文翻译:
千古间的盛衰变化都是空虚的,燕台的贤士又有谁人可知?
你看看碣石山岩中的杂草,岂能比得上昭王时期的荣光?
黄金散尽,昔日的基业已经消失,易水边萧条,烽火连天。
注释:
- 苍茫: 形容广阔而空旷的样子。
- 盛衰: 指兴盛与衰败。
- 燕台: 指燕国的山台,古代贤士聚集之地。
- 碣石: 碣石山,象征坚固与永恒。
- 昭王: 指周昭王,历史上著名的君主。
- 黄金散尽: 形容财富消失。
- 易水: 指易水河,历史上有“易水送别”的典故。
典故解析:
- 昭王拥篲: 指的是周昭王时期的繁荣,昭王是周朝的君主,以明智和宽厚著称。
- 易水萧条: 提及历史上著名的“易水送别”故事,寓意生离死别与英雄气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理学和历史研究。其诗歌风格简练且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燕台歌》写于北宋时期,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有关,司马光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于贤士的追忆。
诗歌鉴赏:
《燕台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诗,通过对盛衰的感慨,引发对历史人物和过去辉煌的追忆。诗的开头“万古苍茫空盛衰”,明确了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无奈与失落。燕台作为贤士聚集之地,似乎在暗示着历史的流逝与人们的无知。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碣石岩中草”来对比历史的辉煌与现在的平淡,昭王时期的繁荣难以再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思。最后两句则表露出对昔日财富与基业的惋惜,表达了一种对现状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古苍茫空盛衰”:指出历史的长河中,盛衰变化皆为虚幻。
- “燕台贤客姓名谁”: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探询。
- “君看碣石岩中草”:通过景象对比,指出现状的平淡。
- “宁似昭王拥篲时”:感叹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
- “黄金散尽余基没”:财富与根基的消逝,表露无奈。
- “易水萧条烽火飞”:描绘战争与动荡的景象,加重情感的沉重感。
-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碣石岩中草”与“昭王拥篲时”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与人生的感慨,揭示了人事无常,财富与繁荣的短暂,表达了对伟大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燕台: 象征贤士的聚集地,代表着智慧与才华。
- 碣石: 代表坚固与永久的存在,象征历史的见证。
- 黄金: 象征财富与繁荣,反映了物质的流逝。
- 易水: 具有历史象征意义,代表生离死别和悲壮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燕台歌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的盛衰
C. 个人情感 -
诗中提到的“昭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君主?
A. 唐朝
B. 周朝
C. 汉朝 -
“黄金散尽”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中也表达了对盛衰的感慨,但更加偏向个人的忧愁与国家的命运。
- 《登高》则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人生的无常,展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诗文集》
- 《历史的沉思:司马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