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成致斋奉酬吴冲卿寺丞太学宿直见寄二首 其二
作者:司马光
雪后馀冰尚缀檐,
月华霜气入疏帘。
难堪琼玉惊心骨,
坐觉清寒几倍添。
白话文翻译
雪后残留的冰雪仍挂在屋檐上,
月光和霜气透过稀疏的帘子洒入室内。
那琼玉般的寒冷让人心惊肉跳,
坐在这里觉得清寒的感觉倍增。
注释
- 雪后:指雪停之后的景象。
- 馀冰:残留的冰雪。
- 缀:悬挂、附着。
- 月华:月光。
- 霜气:霜的寒气。
- 难堪:难以承受、忍受。
- 琼玉:比喻冰雪的清冷。
- 惊心骨:形容心里感到恐惧和寒冷。
- 倍添:加倍、更加的意思。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琼玉”常用来形容美玉,也可以引申为美好而又寒冷的事物,代表了高洁而又孤冷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致力于政治改革,主张节俭和勤政。司马光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雪后清晨,诗人通过描画冬季的冰雪与月光,表达了深秋的清冷与内心的孤寂。此时正值寒冷的季节,诗人以此抒发自己的感受,可能暗含对友情的思考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雪的意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所感受到的清冷与孤独。首句“雪后馀冰尚缀檐”,描绘了雪后残存的冰雪,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月华霜气入疏帘”,则通过月光和霜气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清冷的感觉。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难堪琼玉惊心骨”,不仅是对寒冷的生理反应,更是心理上的一种震撼和不安。最后一句“坐觉清寒几倍添”则将这种感觉推向了高潮,强调了内心的寒冷感受在夜深人静时的强化。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冬季的独特感受。诗中蕴含的孤独与清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后馀冰尚缀檐:描写雪后的场景,残留的冰雪挂在屋檐上,暗示着寒冷的气候。
- 月华霜气入疏帘:月光和霜气透过窗帘,增添了夜晚的清寒感。
- 难堪琼玉惊心骨:形容这种寒冷让人心中感到惊恐,突出对寒冷的敏感。
- 坐觉清寒几倍添:坐着的时候,体会到这种寒冷的感觉愈加明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玉”比喻冰雪的美丽与寒冷。
- 对仗:如“月华霜气”和“雪后馀冰”,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夸张:通过“惊心骨”的表达,强调了寒冷给人带来的强烈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寒冷的感受,表达了对友情与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与清冷。
- 冰:代表着寒冷与孤独。
- 月光:象征着寂静与清冷的夜晚。
- 霜气:增添了冬季的寒冷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后馀冰尚缀檐”的意思是: A. 雪后没有冰了
B. 雪后残留的冰还挂在屋檐上
C. 雪后天气变暖 -
“琼玉”在诗中用来形容:
A. 美好的事物
B. 寒冷的感觉
C. 温暖的友情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温暖与友情
C. 名声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司马光与王维的诗作均描绘了冬季的孤独感,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恬淡与超然,而司马光则更强调清寒的震撼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司马光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