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粹垂拱早朝王范二直阁班列在前戏成小诗》

时间: 2025-01-01 17:55:39

霁日扶霜仗,祥烟覆晓班。

帝车回北斗,天阙竦南山。

紫殿鸿鸾肃,金门虎豹环。

蓬莱两仙伯,迥立白云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日扶霜仗,祥烟覆晓班。
帝车回北斗,天阙竦南山。
紫殿鸿鸾肃,金门虎豹环。
蓬莱两仙伯,迥立白云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雨过天晴,阳光照耀着霜冻的仪仗,祥和的烟雾环绕着早朝的队伍。皇帝的车驾在北斗星的方向回转,天上的宫阙高耸入云,与南山并立。紫色的殿堂里,鸿鸾鸟肃然矗立,金色的门口则有虎豹守卫。远处的蓬莱仙境,两位仙人高高在上,伫立在白云之间。

注释:

  • 霁日:雨后天晴的阳光。
  • 扶霜仗:指仪仗队的装饰,晨霜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
  • 祥烟:吉祥的烟雾,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气象。
  • 帝车:皇帝的车驾。
  • 北斗:指北斗七星,古人认为这是帝王的象征。
  • 天阙:天上的宫阙,象征天宫。
  • 紫殿:指紫色的殿堂,寓意尊贵。
  • 鸿鸾:古代传说中的吉祥鸟,象征皇权。
  • 金门:金色的门,表示富丽堂皇。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北斗”、“天阙”、“紫殿”,均为古代帝王和神仙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皇权的崇敬与仰望。“蓬莱两仙伯”则暗示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表现出一种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因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司马光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倡导理学,作品多以诗、文、史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之时,诗人在早朝时作此诗,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皇权威严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朝廷场景,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气息。首句“霁日扶霜仗”以清晨的阳光照耀霜冻的仪仗开篇,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气息。接下来的“祥烟覆晓班”,则通过祥和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诗人在此通过光与烟的对比,展现了天地的和谐。

“帝车回北斗”一句,暗示着皇帝的权威与尊贵,北斗星在古代被视为帝王的象征,表达了对皇权的崇敬。而“天阙竦南山”则进一步描绘了天宫的高耸,表现出一种气势恢宏的景象。诗中对紫殿、鸿鸾的描写,突出了皇宫的神圣与庄严,金门的虎豹环绕,更是强调了帝王的威严与安全。

最后两句“蓬莱两仙伯,迥立白云间”,将诗意引向理想的境界,蓬莱作为仙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表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霁日扶霜仗: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霜冻的仪仗,展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2. 祥烟覆晓班:祥和的烟雾环绕着早朝的队伍,营造出安宁的气息。
  3. 帝车回北斗:皇帝的车驾回转,象征着权威与尊贵。
  4. 天阙竦南山:高耸的宫阙,与南山并立,表现出气势恢宏的景象。
  5. 紫殿鸿鸾肃:紫色的殿堂中,吉祥的鸿鸾鸟肃立,突显出皇宫的庄严。
  6. 金门虎豹环:金色的门口被虎豹环绕,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安全。
  7. 蓬莱两仙伯:远处的蓬莱仙境,两位仙人伫立,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8. 迥立白云间:两位仙人高高在上,与白云相映,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莱”象征理想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扶霜仗”、“覆晓班”等描写,使场景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皇权威严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 霁日:象征希望与新生。
  • 祥烟:代表安宁与祥和。
  • 帝车:象征权威与尊贵。
  • 紫殿:代表皇权的神圣与庄严。
  • 蓬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司马光
    • D. 王维
  2. “帝车回北斗”中的北斗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威
    • C. 自由
    • D. 和平
  3.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战争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2. 《春日忆李白》 - 杜甫
  3.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 - 杜甫:描绘了战乱后的国破家亡,与司马光的昌盛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