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作者:陆游〔宋代〕
唐虞治巍巍,洙泗道益明。
岂知秦汉後,佛老起纵横。
诗书虽仅存,韶頀无遗声。
书生幸有闻,未死犹力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唐朝和虞朝的治国之道伟大而巍峨,洙水和泗水的美名愈加显著。
岂能料想秦汉之后,佛教和道教却在社会上横行。
即使诗书只余下少许,但韶音的美声已无存于世。
书生们幸好还有所闻,虽未死去,仍在努力践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巍巍: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是古代著名的水域,象征着文化和道德的滋养。
- 岂知:哪里能想到,表示意外。
- 纵横:形容不受约束到处游荡的样子。
- 韶頀:韶音,古代音乐的典雅象征。
- 书生: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典故解析:
- “唐虞治巍巍”:指的是古代的理想社会治理,唐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之治。
- “秦汉後,佛老起纵横”:指秦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影响了传统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士大夫,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在此时身处国难之际,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下社会的忧虑,试图唤醒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治国理想的追溯,表现了他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以“唐虞治巍巍”引入,勾画出一个理想化的历史图景,显示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赞美。然而,转折至“岂知秦汉後”,则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佛教与道教的兴起使原有的文化传统受到冲击。在后两句中,诗人感慨即使书籍和传统文化的遗存已然稀少,但作为知识分子的他仍然在坚持努力学习和践行,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呼唤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虞治巍巍,洙泗道益明:诗人首先赞美了古代的理想政治和文化,暗示这种美好状态的珍贵。
- 岂知秦汉後,佛老起纵横:历史的变迁带来了文化的冲突,佛教与道教的影响成为社会的主流。
- 诗书虽仅存,韶頀无遗声:即使古代的诗书仍有存留,但其精华已经难以传承。
- 书生幸有闻,未死犹力行:作为书生,虽面临困境,仍保持学习与追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文化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的忧虑。
- 象征:洙泗水象征着理想文化的滋养。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表达了陆游的爱国情怀与对知识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巍巍:象征伟大的理想。
- 洙泗:象征文化的根源。
- 书生:象征知识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唐虞治巍巍”中的“巍巍”指什么?
A. 低矮的
B. 高大的
C. 平常的
D. 难看的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佛老”指代的是哪个宗教?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和道教
D. 道教
答案:C -
诗人认为诗书在当代的地位如何?
A. 完全消失
B. 仅存少许
C. 非常重要
D. 没有价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但陆游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与豪放。两者的风格虽异,但都体现了对时代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