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洪光寺柏径》

时间: 2025-01-19 19:57:34

峰盘十八。

翠盖阴连苔磴滑。

人影西东。

杖底香云木末钟。

绣幢斜矗。

初日高林红未足。

倚定层栏。

圆殿无尘佛火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洪光寺柏径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峰盘十八。翠盖阴连苔磴滑。
人影西东。杖底香云木末钟。
绣幢斜矗。初日高林红未足。
倚定层栏。圆殿无尘佛火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洪光寺的美丽景色。山峰环绕,翠绿的树冠遮蔽了阳光,苔藓的小路显得湿滑。人影来来往往,手杖支撑着,香云缭绕,寺中的钟声隐隐传来。绣幢斜斜地矗立,初升的太阳照耀在高大的树林上,红色的光芒尚未完全洒满。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看到圆形的殿堂里没有尘埃,佛火显得格外寒冷。

注释:

  • 减字木兰花:一种词牌名,常用来作小令。
  • 峰盘十八:指十八座山峰盘旋而来。
  • 翠盖:指树木的绿色树冠。
  • 苔磴:长满苔藓的石阶。
  • 杖底:手杖的底部。
  • 香云:指香气弥漫的云雾。
  • 木末钟:树木间传来的钟声。
  • 绣幢:装饰华丽的幡。
  • 佛火寒:指佛堂的烛火,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岸登,清代诗人,生于富裕家庭,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寺庙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览洪光寺时,描绘了寺庙的幽静美景,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 洪光寺柏径》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洪光寺的宁静与优雅。诗中对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开篇的“峰盘十八”便让人感受到高耸的山峰,随之而来的“翠盖阴连苔磴滑”更是将自然环境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幽静,更传达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人影西东”和“杖底香云木末钟”展现了游人的宁静心境与寺庙内的氛围,钟声与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静谧的世界。而“绣幢斜矗”一句则引入了寺庙的神秘感,暗示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两句“倚定层栏。圆殿无尘佛火寒。”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景的描摹,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峰盘十八”:描绘了周围的山峰,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翠盖阴连苔磴滑”:树木繁茂,遮挡阳光,地面湿滑,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人影西东”:有游人往来,增添了生气。
    • “杖底香云木末钟”:手杖支撑,香气缭绕,钟声悠远,意境深远。
    • “绣幢斜矗”:寺庙中的幡旗斜立,增添了神秘感。
    • “初日高林红未足”: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树林,光线柔和。
    • “倚定层栏”: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感受这一切。
    • “圆殿无尘佛火寒”:佛堂内清净,烛火冷清,展现出一种禅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云”比喻香气弥漫,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人影西东”与“杖底香云”形成对比,增强了音韵美。
    • 意象:通过“峰”、“林”、“钟”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的寺庙环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敬仰,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高远,代表自然的雄伟。
  • 翠盖:象征生命力,展现自然的繁茂。
  • 香云:象征着佛教的氛围与宁静。
  • 圆殿:象征宗教的庄严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峰盘十八”指的是多少座山峰? A. 十
    B. 十五
    C. 十八
    D. 二十

  2. “倚定层栏”中的“层栏”指的是什么? A. 栏杆
    B. 墙壁
    C. 树木
    D. 阶梯

  3. 诗中提到的“佛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寒冷
    C. 炽热
    D. 迷离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沈岸登的《减字木兰花 洪光寺柏径》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田园的静谧之美,沈岸登的诗更侧重于寺庙的宁静与佛教文化的影响,而王维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禅意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