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岩桂二首 其二
原文展示:
栗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悽。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细腻的桂花和青翠的叶子,桂树在岩石下团团生长,犀角般的木材在其中显露。江边的树木在风中发出凄凉的声音,园中的花朵散发着哀伤的气息。如此浓郁的花香,难道比不上这些香气,如何来安慰我这孤独的栖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栗玉:指桂花的颜色,形如栗子,光泽如玉,形容桂花金黄。
- 黏枝细:枝条细腻而粘腻,形容桂树的细枝。
- 青云剪叶齐:青色的云彩与叶子齐整,描绘出一种清新俊逸的意象。
- 团团:形容桂树生长得密集。
- 表表:形容木材的外观。
- 萧瑟:形容风吹过时的凄凉声音。
- 惨悽:形容花朵散发的气息令人感到悲伤。
- 浓薰:浓厚的香气。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字子文,号志道,擅长描写山水、花木,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对香气的渴望。
诗歌鉴赏:
《岩桂二首 其二》通过对桂花与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敏感。首联以“栗玉”与“青云”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桂花的细腻与青云的高远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渺小而美丽的存在感。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团团的岩下桂,表表的木中犀,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
颈联通过“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悽”的对比,强调了外界环境的凄凉与悲伤,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点明了诗人对桂花香气的依恋与渴求,透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他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整首诗以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栗玉黏枝细:描绘桂花的颜色和细腻的枝条,传达出一种清新感。
- 青云剪叶齐:将桂花的叶子与青云相提并论,表现出生机与活力。
- 团团岩下桂:桂树生长得密集,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 表表木中犀:木材如犀角般坚韧,体现出自然的力量。
- 江树风萧瑟:江边的树木在风中瑟瑟作响,传达出凄凉的氛围。
- 园花气惨悽:园中的花朵散发着哀伤的气息,呼应了孤独的主题。
- 浓薰不如此:质疑其他香气是否能够比拟桂花的香气。
- 何以慰幽栖: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思考,渴望找到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作栗玉,凸显其美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节奏感。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孤独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渗透出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美好、纯洁与高雅。
- 青云: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江树:隐喻孤独与凄凉。
- 园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栗玉黏枝细”的意思是? A. 形容桂花的颜色与枝条
B. 形容桂花的香气
C. 形容桂树的高度
D. 形容桂花的数量 -
“江树风萧瑟”中“萧瑟”指的是什么? A. 清风
B. 凄凉的声音
C. 细雨
D. 明亮的阳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曾几与李白对自然的描写手法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曾几则更为细腻、沉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