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苍携和章见过用韵为谢》
时间: 2025-01-04 09:58: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岭三年自竄流,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白话文翻译:
我在胡岭流亡了三年,归来时却只能勉强安慰这漂泊的生活。
因为政事上有卓越的人才,所以这里并不是江东最好的地方。
坐在悬榻上却难以安心,门外设立的罗帷让我很少回头。
不料手中握着的诗稿,正好与高轩相遇,问路人是否曾到过这里。
注释:
- 胡岭:指胡岭地区,可能是作者流亡时所居之地。
- 三年自竄流:自我流亡三年,表示经历了艰难的生活。
- 归来差慰:归来时只能略作安慰,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 政缘天下无双士:因有天下无敌的优秀人才,表明政治环境的优劣。
- 非为江东第一州:这里不是江东最好的地方,反映了对家乡的怀念。
- 悬榻坐中难入眼:坐在床榻上却难以入眠,暗示心中烦恼。
- 设罗门外少回头:罗门外布置的帷帐,让人不愿回头,象征着对过去的逃避。
- 袖诗不意高轩过:手中握着的诗稿,意外地遇到高轩,可能暗示重逢或交集。
- 问里人曾到此不:问路人是否曾到过此地,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苍,生于宋代,诗人及词人,作品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常反映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流亡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他在政治动荡时期的无奈与愤懑。诗中透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胡岭”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在流亡生涯中的孤独与思索。前三句通过对流亡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怀念。特别是“归来差慰此生浮”,一句道出作者的心声,流亡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所依靠,心灵的漂泊感愈加明显。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政治环境的观察,诗人认为“政缘天下无双士”,表明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才的渴望与期待。最后两句通过与“高轩”的偶遇,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流亡生活的孤独与对人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叹息,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岭三年自竄流:流亡三年,表明了长时间的漂泊,感到无奈。
- 归来差慰此生浮:归来后,生活依然浮沉,显示出失落感。
- 政缘天下无双士:政治背景下,优秀人才难觅,反映对政局的失望。
- 非为江东第一州:暗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否定。
- 悬榻坐中难入眼:坐在床上难以入眠,内心的烦恼重重。
- 设罗门外少回头:设置的门帷外,内心对过去的不愿回首。
- 袖诗不意高轩过:不期然的相遇,暗示与旧友的重聚。
- 问里人曾到此不:向路人询问是否到过此地,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归来差慰”与“悬榻坐中”。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沉,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 象征:罗门象征着对过去的逃避,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流亡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岭:象征着流亡与漂泊,代表了作者的苦难经历。
- 悬榻:表示居所,传达出孤独和不安的情感。
- 罗门:象征着对往事的逃避与不愿回首的心态。
- 诗:诗稿的意象,体现了作者的文化追求与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曾几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喜悦与幸福
- C. 忧伤与绝望
-
“胡岭三年自竄流”中“自竄流”的意思是?
- A. 自由旅行
- B. 自我流亡
- C. 自我放逐
-
诗中提到的“高轩”象征着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旧友的重聚
- C. 归乡的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处》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曾几与李白:
- 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曾几则更多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解读: 两位诗人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李白追求的是一种洒脱与豪放,而曾几则更加细腻,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遭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