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荔子
曾几
异方风物鬓成斑,
荔子尝新得破颜。
兰蕙香浮襟解后,
雪冰肤在酒酣间。
绝知高味倾瑶柱,
示觉丰肌病玉环。
似是看来终不近,
寄声龙目尽追攀。
白话文翻译:
在异乡的风光中,白发渐生,
荔子的美味让我破颜而笑。
兰花和蕙兰的香气在衣襟上飘散,
雪白的肌肤在酒酣畅的时刻显露。
对高雅的滋味了解已深,
让人觉得丰腴的肌肤如同病态的玉环。
似乎眼前的景象总是遥不可及,
寄托了思绪,尽力追寻那龙的眼神。
注释:
- 荔子:指荔枝,象征美味和热带的风情。
- 异方:异乡、外地,指作者在外地的生活。
- 鬓成斑:鬓发已白,暗示年岁已高。
- 兰蕙:兰花和蕙兰,象征高洁的品德和优雅的气质。
- 雪冰肤:形容肌肤如雪般白皙。
- 瑶柱:指瑶台,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象征高雅的境界。
- 龙目:龙的眼睛,象征神秘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外地的生活,抒发对美食的喜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荔子》通过描绘异乡的风景和对美味荔枝的品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开篇的“异方风物鬓成斑”,不仅引出诗人身处的异乡环境,也揭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白发的出现,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通过“荔子尝新得破颜”,形象地表达了美味给人带来的欢愉。
诗中多次提到香气和肌肤的描写,如“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展现出一种清新而优雅的意象,仿佛在描绘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诗的后两句“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则暗示了人们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总是遥不可及,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逐的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异方风物鬓成斑”:在异国他乡的景物中,白发渐生,感叹岁月如梭。
- “荔子尝新得破颜”:品尝新鲜的荔枝,忍不住露出欢颜。
- “兰蕙香浮襟解后”:兰花和蕙兰的香气环绕,衣襟散发着清香。
- “雪冰肤在酒酣间”:在畅饮的时刻,肌肤如雪般洁白。
- “绝知高味倾瑶柱”:对高雅滋味的深刻理解,直倾瑶柱。
- “示觉丰肌病玉环”:丰腴的肌肤让人联想到玉环的病态之美。
- “似是看来终不近”:眼前的美好似乎总是无法靠近。
- “寄声龙目尽追攀”:寄托思念与追寻,尽力去追逐那神秘的目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味荔子和兰花香气比作生活的愉悦。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荔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子:象征美好事物和生活的鲜活。
- 兰蕙:象征高雅与纯洁的品德。
- 雪冰肤:代表无暇的美丽,与酒的欢愉相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荔子”象征什么?
- A) 年龄
- B) 美味与热情
- C) 乡愁
-
诗人通过“兰蕙香浮襟解后”想表达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自己的肤色
- C) 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
“似是看来终不近”中的“似”字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无奈
- C) 喜悦
答案:
- B) 美味与热情
- C) 对优雅生活的追求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荔子》均描绘自然与人生,前者通过草的生命力表达离别的感伤,而后者则通过美食与香气表达生活的愉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