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皈再度西桥四首》

时间: 2025-01-01 14:24:11

尽日山行意未销,皈来再与坐溪桥。

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尽日山行意未销,
皈来再与坐溪桥。
山童抛石落溪水,
唤作鱼儿波面跳。

白话文翻译

整天在山间行走,心中意绪仍未消散,
回到这里再坐在溪边的桥上。
山里的孩子抛石头落入溪水,
叫作鱼儿在波面上跳跃。

注释

  • 尽日:整天,表示时间的延续。
  • 山行:在山中行走,体味自然。
  • 意未销:心中的情绪或感受尚未消散。
  • 皈来:返回,归来。
  • 坐溪桥:坐在溪边的桥上,享受自然的宁静。
  • 山童:山里的孩子,指生活在山中的小孩。
  • 抛石:扔石头,指玩耍的动作。
  • 波面:水面,指水的表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体现出一种田园诗的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晚皈再度西桥四首》创作于杨万里晚年,他常常在山间游玩,享受山水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此时的他在经历了许多风雨后,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一天劳累的山行后,回到溪边桥上坐下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与之融为一体的心境。整首诗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孩子们抛石的场景,既是童趣的体现,也为诗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在形式上,四句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杨万里扎实的诗歌功底。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引导读者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诗的最后一句“唤作鱼儿波面跳”,不仅展现了鱼儿跃出水面的生动场景,也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无尽的联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尽日山行意未销:整天在山中行走,心中的意绪却没有消散。表现了诗人虽在山中游历,但心中仍留有思绪。
  2. 皈来再与坐溪桥:回到这里再坐在溪边的桥上,强调回归自然的宁静和安逸。
  3. 山童抛石落溪水:山中的孩子在嬉戏,抛石头落入溪水,展现了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
  4. 唤作鱼儿波面跳:孩子们的石头落水声引得鱼儿在水面上跳跃,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山童的动作生动有趣,使自然景象富有生命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写山行的疲惫与溪边的安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归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行:象征探索与追求,代表了人生的旅程。
  • 溪桥:象征宁静与安逸,是人与自然的结合点。
  • 山童:代表纯真与童趣,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鱼儿:象征生命的活力,生动而富有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尽日山行意未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疲惫
    B. 快乐
    C. 思绪未消散

  2. “山童抛石落溪水”中的“山童”指的是?
    A. 老人
    B. 孩子
    C. 动物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诗更具生活气息,通过孩子的嬉戏描绘了自然的生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一种孤独的诗意,强调人与自然的宁静对话。两者虽同为描写自然,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唐宋八大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