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信可琴中趣轩》
时间: 2025-01-04 09:3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溶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经纟换音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清澈的音声传入耳中,然而尘世的喧嚣却掩盖了真正的精髓。真正的大音是无声的,像瓦砾的撞击却如雷鸣般响亮。古今的迷惑都像是被尘土包围,随水而去的落叶和被狂风吹散的花瓣,象征着无常与变化。诗人提到“道人”明了事物的本源,超越了生死的束缚,融化于天道之中,回归到空灵的明亮状态。我们的感官并非真正的耳目,何必再追求音声呢?诗人描绘了竹木渔社的宁静和初春的耕作,表达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万物皆在流逝,四季更替无需言说。情感和尘世的喧嚣在某个绝对的境地里消失,万物皆在变化。诗中提到陶渊明的醉语,表明他与这种道理的契合。最后,诗人以轻松的态度与孩子嬉笑,表示他对名利的淡薄,强调自己的轩台本无名。
注释
- 泠泠:清脆的声音。
- 尘尔:尘世的声音,非真正的精髓。
- 大音:指真正的音乐。
- 瓦砾:指无意义的杂音。
- 道人:指明白真理的人。
- 契无生:与无生的境界相契合。
- 销溶:融化、消失。
- 经纟换音韺:音韶(音乐)的变化与世事的变迁。
- 渊明: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冯时行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道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常蕴含哲理,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的宁静时代,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冯时行在此背景下,借助音乐与自然景观,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本质。
诗歌鉴赏
《题郭信可琴中趣轩》是一首充满哲思与韵味的诗作。诗的开篇以“泠泠接吾耳”引入,鲜明地展现出一种清新的音乐感,然而接下来的“尘尔非真精”则立刻将这一美好音响与尘世的杂音对比,突显出物质世界的喧嚣与真正艺术的无声之美。诗人通过音乐的无声表达,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无为而治哲学的深刻理解。尤其在“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一句中,诗人将自然的规律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相结合,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不受外界影响,恰如落叶随水而去,显示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诗中多次提到的“道人了本源”与“销溶天所假”,强调了一种对内心的探求与对外界的超然。在这幅画面中,诗人不仅在观察自然,还在思考生命的真谛,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邃。
最后,诗人以与孩童的嬉笑为结尾,带有一种温情与宁静的气息,仿佛在说,真正的快乐在于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吾轩本无名”中达到高潮,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接吾耳:清脆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
- 尘尔非真精:然而尘世的声音并非真正的精髓。
- 大音寂无响:真正的大音是无声的。
- 瓦砾如雷鸣:而杂音就像瓦砾的撞击一样响亮。
- 古今滞迷妄:古今的迷惑与虚妄,令人迷失。
- 溜溜尘所萦:如尘埃般缠绕不去。
- 落叶随水去:落叶随着水流逝去。
- 颠风吹残英:狂风吹散了残留的花瓣。
- 道人了本源:明白真理的人,通达事物的本源。
- 超然契无生:超然于世,与无生的道理契合。
- 销溶天所假:融化于天道的假象之中。
- 浩荡还空明:浩荡而归于空明的状态。
- 视听非耳目:我们的视听并非来自耳目。
- 况复求音声:更何况去追求音声呢?
- 竹木閟渔社:竹木相间的渔社隐隐可见。
- 衡茅落初营:茅草搭建的初营已落。
- 杖藜候晚收:手持拐杖,等待晚收的时节。
- 曳履看春耕:拖着鞋子看春天的耕作。
- 无为万物逝:无为而万物皆在流逝。
- 不言四时行:四季更替无需言说。
- 情尘泯绝处:情感与尘世在某处消失。
- 大地皆经纟换音韺:大地上的万物皆在变化。
- 渊明出醉语:陶渊明的醉言醉语。
- 能与此理并:与这种道理相合。
- 见之偶一笑:偶然见到一笑。
- 呼儿署南荣:呼唤孩子,在南荣的地方。
- 莫作如是观:不要如此看待。
- 吾轩本无名:我的轩台其实本无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音乐、落叶等意象,比喻生命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 排比:诗的多处句式采用排比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生命的无常与真理的追求,强调音乐的无声之美和自然的变化,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泠泠:象征清新、宁静的音乐。
- 尘:代表世俗的喧嚣与纷扰。
- 落叶、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道人:象征对真理的追求者。
- 竹木、渔社:代表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宁静。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描绘的音乐、自然景观、道理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道理的尊重,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泠泠接吾耳”的意思是? A. 声音清脆
B. 声音嘈杂
C. 声音沉闷
D. 声音遥远 -
“无为万物逝”中“无为”的含义是? A. 主动作为
B. 不去干预
C. 安静沉默
D. 想要控制 -
诗中提到的“道人”是指? A. 普通人
B. 明白真理的人
C. 学者
D. 音乐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描写隐逸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冯时行的《题郭信可琴中趣轩》与陶渊明的《饮酒》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两者都强调了超然的境界,然而冯时行的作品更侧重于音乐与哲理的结合,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描写。两者共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鉴赏与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