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秋海棠》
时间: 2025-01-06 13:31: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摸鱼儿 秋海棠
作者: 陆蓉佩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是谁人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萧条庭院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妆莫斗。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晚秋时候。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绿章曾为宵奏。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知也否。纵花事依然,人事难如旧。无香也可。剩倦蝶伶俜,梦儿未醒,霜冷怕飞堕。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心中长久地断肠?泪痕化作了花香。萧条的庭院在西风中显得冷清,模糊的背影锁住了我的愁绪。别再妆饰,尽管胭脂染透,依然难与黄花相比。晚秋时节,怅惘的小影亭亭而立,露水浓重,轻轻叹息她的单薄。在这凄凉的地方,仍记得小梅花在冬后绽放。绿章曾为夜晚奏乐。繁华何处可以回首,苦雨和凄风让我苦不堪言。你是否明白?纵然花事依旧,但人事已难如往昔。即便没有香气也无妨。只剩下倦怠的蝴蝶孤独,梦还未醒,霜寒让它不敢飞落。
注释: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割。
- 啼痕:指眼泪留下的痕迹。
- 妆莫斗:不再争妆饰。
- 黄花寿:指菊花,象征长寿。
- 露华:指露水的光华。
- 绿章:指琴曲。
典故解析:
- “小梅开后”: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通常在冬季开放,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 “苦雨凄风”:常用以形容忧伤的环境,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蓉佩,清代女诗人,生于江南。她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文笔著称,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她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摸鱼儿 秋海棠》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晚秋时节的孤独感与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诗中“是谁人断肠已久”的开头便引人入胜,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描写,描绘了萧条的庭院与西风的冷冽,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妆莫斗,尽染透胭脂”,反映了对外表的放弃,似乎在暗示内心的伤痛已经超过了对美的追求。通过“晚秋时候”,“怅小影亭亭”等意象,诗人将秋天的萧索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愁绪弥漫的氛围。
最后,诗中“繁华何处堪回首”的感叹,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整首诗在层层情绪的渲染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谁人断肠已久:引入主题,抒发悲伤。
- 啼痕化作芳秀:泪水化为花香,隐喻伤感。
- 萧条庭院西风冷:描写秋天的冷清,心情愁苦。
- 漠漠背人愁锁:背影模糊,愁绪重重。
- 妆莫斗:放弃争妆,暗示内心的无奈。
- 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强调即使妆容精致,也比不过自然的花香。
- 晚秋时候:点明时间背景,增添凄凉感。
- 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形象描绘小影的孤独与脆弱。
- 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回忆梅花的坚韧,象征希望。
- 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感慨怀旧的无奈。
- 纵花事依然,人事难如旧:花依旧盛开,人事已非。
- 无香也可:即使无香气,仍可接受现状。
- 剩倦蝶伶俜,梦儿未醒:蝴蝶的倦怠象征着失落的心情。
- 霜冷怕飞堕:霜寒让蝶不敢飞落,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泪痕比作花香,展现情感。
- 拟人:小影亭亭,赋予物体情感。
- 对仗:如“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抒发,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深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海棠:象征着凋零与美丽的对比。
- 蝴蝶:象征着短暂与脆弱。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开头提到“是谁人断肠已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妆莫斗”意指什么?
- A. 争妆
- B. 放弃装扮
- C. 增加妆饰
-
诗中提到的“繁华何处堪回首”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未来
- B. 过往
- C. 现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
诗词对比:
- 陆蓉佩《摸鱼儿 秋海棠》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女性在秋冬时节的孤独与思念,但陆蓉佩更侧重于对逝去繁华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陆蓉佩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