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康山,旧系康对山别业》
时间: 2025-01-01 14:4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康山,旧系康对山别业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
寒思春芜一片,露蒜山晴雪。
武功去后有高台,容我醉明月。
已是乡心无那,更管弦悽切。
白话文翻译:
花径蜿蜒,石栏斜倚,落日余晖映照着千家城阙。
寒冷的思念如春天的杂草一般一片蔓延,山上的蒜露在晴天里如雪般晶莹。
离开武功之后,心中有高台可供我醉赏明月。
如今我已无乡心可寄,更何况那缠绵的管弦乐声令人愁切。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事近:词牌名,常用来写愉悦的情景。
- 康山:指康山,可能是沈岸登的隐居之地。
- 石阑:石制的栏杆。
- 千家城阙:指的是成千上万的房屋与城墙。
- 寒思:寒冷的思绪,指思念之情。
- 春芜:春天的杂草,象征着思念的无尽。
- 露蒜:清晨的蒜露,象征清冷与美丽。
- 武功:地名,可能指代沈岸登的故乡或游历之地。
- 高台:象征着高处的情感寄托。
- 乡心:对故乡的思念。
- 管弦:乐器,指音乐。
典故解析:
- “武功”常指代一种军事成就或是地名,结合诗人身份,可能表示对故乡的怀念。
- “明月”在古诗中常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古人常常以月亮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活于江南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好事近》创作于沈岸登隐居康山时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陶醉。康山的环境使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诗歌鉴赏:
《好事近 康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典雅的场景,花径蜿蜒,石栏斜倚,落日的余晖洒在千家万户的房屋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引入了自己的情感:“寒思春芜一片”,他对故乡的思念如春天的杂草般蔓延开来,无法抑制。
接下来,诗人提到“武功去后有高台”,这表明他在离开故乡后,内心仍然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他希望在高台上,与明月对饮,享受那份孤独的美好。然而,“已是乡心无那”,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拥有那种单纯的乡心,面对管弦乐声的悲切,内心充满了惆怅。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径石阑斜:描绘了一条蜿蜒的花径与斜倚的石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意境。
- 落日千家城阙:落日映照下的千家万户,给人一种温暖且繁华的感觉。
- 寒思春芜一片:思念的情绪蔓延,就像春天的杂草一般,无法抑制。
- 露蒜山晴雪:山上的蒜露在阳光下如雪般晶莹,表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武功去后有高台:离开故乡后,依然留有思念的寄托。
- 容我醉明月:渴望在明月下畅饮,享受那份孤独的美好。
- 已是乡心无那:意识到自己已无法再拥有那种纯粹的乡心。
- 更管弦悽切:面对音乐的抒情,内心感到更加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芜”比喻思念的情感。
- 对仗:如“寒思春芜一片,露蒜山晴雪”,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思念赋予生命,使其如杂草般蔓延。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宁静与孤独的交织,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径: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旅程。
- 石阑:象征着坚固的情感与不变的记忆。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径石阑斜”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的自然
B. 繁华的市集
C. 喧闹的街道 -
“寒思春芜”中的“春芜”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春天的杂草
C. 春天的树木 -
诗人希望在高台上做什么? A. 休息
B. 醉赏明月
C. 看风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沈岸登的《好事近 康山》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更多地通过月亮表达情感,而沈岸登则通过自然景色与音乐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更加细腻的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沈岸登诗文集》
这些资源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沈岸登及其作品,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欣赏。